http://m.sharifulalam.com 2014-12-11 15:20 來源:中國工業報
11月20日,全國離散制造業信息技術應用服務聯盟(簡稱“聯盟”)在京舉辦2014年成員大會,中科院院士姚建銓、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安筱鵬出席會議并發表講話。會議由機械工業信息中心副主任、全國離散制造業信息技術應用服務聯盟秘書長劉功效主持。徐工集團、山推股份、新松機器人等裝備制造企業以及用友、金蝶、安世亞太等軟件廠商代表近百人參加了會議。
據介紹,聯盟是在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新階段,由工信部電子信息司指導,機械工業信息中心聯合多家企業和單位發起籌建的。聯盟旨在進一步加強信息化對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促進信息技術、產品在傳統產業中的推廣應用。聯盟成立一年多來不斷加強調研走訪,目前已成為行業完善信息技術應用推進機制,提升企業信息化服務能力,健全企業信息化推進服務體系的重要組織形式。
大力推動兩化深度融合已成為搶占未來產業競爭制高點、加快制造業強國建設的戰略選擇和必由之路。推進兩化深度融合需要突出重點。記者了解到,工信部將圍繞增強重點行業成套智能裝備和重大智能產品發展能力,加快關鍵領域發展;選擇重點行業開展智能工廠應用示范,打造協同研發、協同供應鏈管理和網絡制造國家級產業集群示范區,大力發展智能制造;積極培育智能制造、個性化定制、網絡眾包、云制造等產業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
“新一輪產業技術革命的核心是智能制造。”安筱鵬結合德國提出的工業4.0闡述了他對智能制造的理解。在他看來,工業4.0是一個發展的概念、是一個動態的概念,工業4.0是一個理解未來信息技術與工業融合發展的多棱鏡,站在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理解,工業4.0是互聯,是集成,是數據,是創新,是服務,是轉型;工業4.0是CPS,是智能工廠,是智能制造;工業4.0是國家戰略,也是企業行為。
但從根本上來講,“工業4.0”是一種在信息技術發展到新階段產生的新的工業發展模式。從終極目標來看,工業4.0不能為技術而技術,核心在于提高企業、行業乃至國家的整體競爭力。從企業來看,通過“工業4.0”可以實現勞動生產率大幅提高,產品創新速度加快,滿足個性化需求,減少能耗,提高產品質量和附加值大幅,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顯著;從行業來看,通過“工業4.0”可以建立起高度協作的創新服務體系,提高整個行業的資源配置和運行效率;從政府來看,通過“工業4.0”進一步鞏固德國制造業優勢,搶占新一輪產業競爭的制高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教授、高效數控加工技術研究應用中心主任劉強作了《關于智能制造的思考》的主題報告。來自中國南車集團、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結合企業實踐發表專題演講。
會議期間發布了山東常林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十家信息技術應用優秀示范企業、北京市計算中心等兩家產用合作創新學習基地以及安世亞太等十家產用合作示范解決方案名單,會議還發布了離散制造行業信息技術應用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