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14-12-09 16:52 來源:上海市自動化學會自動化應用專業委員會
一
隨著德國政府工業4.0科技和經濟發展的戰略發布,中國的政府部門、產業界、技術界也以極大的熱情探討中國工業發展的策略和路徑。工業自動化技術與IT技術的深度融合,物聯網技術廣泛應用于工業現場,作為工業4.0核心特征已取得普遍共識。
物聯網和服務網在制造業中擁有巨大的創新潛力,物聯網技術在制造業信息化中發揮重要作用,是實現智能制造的重要支撐力量。為總結和推廣自動化先進技術,促進新產品、新技術的應用,上海市自動化學會自動化應用專業委員會、自動化儀表及其應用專業委員會、上海市化學化工學會計算機化工應用專業委員會于2014年11月6日在上海浦東新國際展覽中心(工博會工業自動化展)舉辦了“2014自動化技術學術年會暨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制造論壇”。來自化工、鋼鐵、電力、輕工、汽車、儀器儀表等企業、設計院、研究所和高校約200余人參加了本次年會。
學術年會分別由上海市化學化工學會計算機化工應用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顧幸生教授和ODVA協會中國區代表李韻女士主持。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電子信息產業處賀齊博士致辭,他對出席論壇的代表表示熱烈歡迎,感謝專家、學者光臨,并預祝論壇取得圓滿成功。
會議邀請業內專家、教授和知名廠商,論述了物聯網技術在智能制造中的應用、發展和解決方案。9位專家分別就工業物聯網的發展、物聯網的關鍵技術、實現智能制造所面臨的挑戰、設計工程與自動化工程數字化集成技術、EtherNet/IP在實現工業自動化中所具有的優勢和應用方案,以及流量檢測儀表及其新技術等方面作了詳盡的演講,并認真解答了代表們的提問。通過會議內外的廣泛交流和研討,與會者相互切磋、交流經驗、增進友誼、共同提高,認為本次論壇起點高、交流內容深入,專家們的精彩報告使與會代表受益匪淺。
二
上午,東華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丁永生教授的“物聯網的智能協同自治方法”報告,對物聯網的關鍵技術和面臨的挑戰作了簡要介紹,重點講述了基于生物智能啟發的物聯網協同自治方法,通過研究IoT中大規模異構網元的互聯、分布式動態自組織方法和網元間的協作與服務等問題,為IoT協同自治理論的建立提供新的思路,(將生物體的調控機理應用于解決網絡技術發展中遇到的難題,形成新的控制方法和機制。)通過對生物啟發的IoT協同交互機制、基于血糖調節模型的IoT動態自組織算法和基于神經內分泌調節的IoT智能服務監測三個方面的深入研究和實驗分析,驗證了這一協同自治方法的有效性。
上海寶信軟件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叢力群教授的“智能制造與物聯技術”演講,對工業4.0戰略與兩化深度融合、實現智能制造所面臨的問題及智能制造中的物聯技術作了前瞻性發言。他介紹了工業4.0提出的重要理念、前景目標與核心內涵;兩化深度融合的兩大主題:智能工廠與智能制造;中國制造2025規劃:一條主線和四大轉變、八項戰略對策。對于如何賦予制造以智能、如何破解工業大數據以及如何構建實時、敏捷、柔性的MES均給出了具體的建議和方法。還對智能制造中的射頻技術、感知終端、末端網絡技術、數據平臺技術、數據接入中間件、GIS地圖服務等重要物聯技術也作了詳細闡述。
上海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院彭瑜教授的“智能制造和工業物聯網”演講,首先對數字化工廠三個維度的表達、基本架構及信息物理系統CPS作了簡要描述,指出智能制造是數字化工廠的基石,而物聯網和服務網則是數字化工廠的信息技術基礎。重點闡述了工業物聯網的發展,當前物聯網正炙手可熱,對于各種物聯網研究和開發活動,應尋找應用領域的IoT的共同性和共通性。他對工業物聯網IIOT的架構、作為中間件的互聯設備管理平臺、IIOT的嚴格要求和嵌入“萬物”的技術需求等方面作了全面論述。他認為工業物聯網還未形成廣泛認同,如何利用IIOT的新技術來實現工業轉型和改造的成功途徑與方法上有待探索。
西門子工業軟件(上海)有限公司許繼東經理的“設計工程與自動化工程數字化集成技術探討”報告,介紹了工業4.0的關鍵特征:價值網絡的橫向集成、全價值鏈的端到端工程數字化集成以及縱向集成和網絡化制造系統。同時,對集成的工廠生命周期管理平臺COMOS以及COMOS與PCS7的集成工程目標、數據模型、接口界面等方面均作了詳盡的說明。
上海大學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李斌教授的“流量檢測儀表及其新技術”報告,在講述流量檢測儀表特點與基本理論的基礎上,介紹經典與新型檢測儀表的新技術,給出流量計的基本測量方程。重點敘述電磁與渦街流量計,對電磁流量計的性能特征與新技術,以及渦街流量計的特性與新技術作了較詳細的闡述,指出不同類型流量計的優缺點,以及核心技術問題。
三
下午,主持人李韻女士首先介紹了ODVA協會的宗旨與發展簡況,ODVA是一個由世界領先的工業自動化企業組成的國際性行業協會,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在全球推廣EtherNet/IP,該協議具有高效率、完全標準化、現成可供、前景可靠以及支持有力等優勢,其成熟而完善的工業以太網解決方案已在制造自動化領域中獲得普遍應用。
施耐德電氣公司的田楷經理針對工業自動化面臨的挑戰,提出了施耐德基于EtherNet/IP的解決方案:能效管理平臺“PlantStruxure”。該方案能夠整合過程和能源數據,獲取工廠運營新視角,實現運營智能化,還介紹了數據庫平臺、一體化服務、以太網控制器等幾大法寶。
羅克韋爾自動化公司的何華工程師,詳細講述了工業發展的趨勢、EtherNet/IP的發展歷程、特點和優勢,還介紹了羅克韋爾自動化基于CIP Sync的SOE應用、以及用CIP Sync+CIP Motion來實現運動控制的案例。
思科的劉軍工程師介紹了思科公司在工業自動化中的戰略,并詳細解讀了“思科萬物互聯”的整體方案、思科物聯網產品與應用案例及思科制造2.0架構,工業以太網EtherNet/IP在其中扮演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會議最后,來自泛達公司的吳啟祥先生介紹了泛達公司的工業自動化解決方案,經過驗證的工業架構模塊。作為羅克韋爾自動化和思科的戰略合作伙伴,泛達公司為網絡架構提供了安全高效的物理基礎。
四
會議安排了兩次抽獎活動。專家們對熱點技術的精辟分析引起與會代表的極大的興趣,與會者開闊了眼界,拓展了思路。會議期間代表們向專家的提問和討論顯示出交流會的熱烈程度。會議給予的啟示、新理念、新技術為從事工業通信與實時以太網技術在智能制造中應用的與會代表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學會秘書處將大會報告的PPT文稿匯總成冊,作為會議的交流資料。本次活動得到漢諾威米蘭展覽(上海)有限公司和OVDA協會的鼎力支持,他們不但提供了技術信息,而且還給予財力支援。研討會組織者愿意借此機會表達對他們的感謝。
學會秘書處也感謝委員、會員單位對學會工作的關心和支持,秘書處將充分聽取大家的建議,協同開展活動,把學會工作做得更好,為廣大自動化技術工作者服務。
上海市自動化學會自動化應用專業委員會
上海市自動化學會自動化儀表及其應用專業委員會
上海市化學化工學會計算機化工應用專業委員會
201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