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14-08-28 11:12 來源:艾瑞網
8月26日,2014中國互聯網大會在北京拉開大幕。大會圍繞“創造無限機會——打造新時代經濟引擎”的大會主題,移動互聯網、互聯網金融、可穿戴設備、智能電視、智能交通、大數據、云計算、電子商務&O2O等20余個熱點論壇輪番上演,涵蓋政府政策解讀、行業權威報告發布、高端領袖對話、中小企業實戰經驗分享、創投人剖析資本風向等諸多板塊。
以下是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院長、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曹淑敏發表的以“互聯網驅動的新型工業革命”為主題的演講實錄:
(圖為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院長、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曹淑敏)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大家上午好!
從鄔院長的演講,我們可以了解到互聯網怎樣改變我們的生活。互聯網帶來的更深刻的變化,給人類社會帶來的更大的變革還沒有到來,還在發生。
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互聯網與工業融合的新進展。
剛剛幾位領導都談到了習總書記在多次講話中都提到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這實際上也是全球的共識。
在信息技術、生物技術、能源技術、新材料等技術快速發展、相互融合的背景下,新一輪的技術革命正在到來。各個國家都在布局相關戰略。美國的奧巴馬總統提出希望新一輪的工業革命發生在美國。在全世界,有很多的研究,包括最著名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學術界也在研究新一輪的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
以互聯網為的信息技術不斷拓展應用范圍,推動多領域技術跨界融合,正在引發新一輪產業變革。
互聯網技術是兩大革命的交匯。互聯網的發展,從應用于學術研究,到現在的消費互聯網,不管是社交、媒體,還是電子商務,有很多偉大的技術發明,互聯網從科研走向了生活和社會。現在的移動互聯網技術使得互聯網已經從消費互聯網發展成為產業互聯網,比如電子商務引發的對零售業的巨大影響,還有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帶來的巨大影響,這些新的形態已經開始進入產業領域,而且已經從服務業逐漸走向制造業,走向了工業領域。
制造業經歷了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機的發明實現了機械化。第二次工業革命是電的發明,實現了電氣化。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末開始,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包括計算機服務系統、ERP等技術在制造業領域的應用,帶來了制造業的數字化和自動化。現在制造業正在迎來新的革命,也就是通過使用互聯網的網絡技術實現網絡制造和智能制造。所謂新一輪工業革命的背后就是智能制造,向效率更高、更精細化的制造發展。新興通訊技術帶來的是制造業本身從數字化走向了網絡化、智能化,它的實現恰恰是互聯網技術與工業的融合創新。
目前比較典型的是美國的先進制造戰略,最重要的是工業互聯網。還有一個是德國的工業4.0。這兩個戰略非常核心的內容,他們稱為CPS,也就是我們國家說的物聯網。互聯網技術、云計算、大數據、寬帶網絡等一系列技術也可以叫做拓展的互聯網或者是廣義的互聯網,實現物理設備的信息感知、網絡通信、精確控制和遠程協作。通過物聯網這個層面,通過接入不同的傳感器進行實時的感知。這些傳感器當中具有精確計算的功能,達到效率提升的目的。通過寬帶網絡,通過這些數據對整個過程進行精確控制。這兩個戰略都是互聯網技術在工業中的應用。
美國在2012年2月份提出了先進制造伙伴計劃,之后由GE提出了工業互聯網的概念,投資10億美元來提高效率。比如在提高效率方面,如果航空燃料的效率提高1%,就意味著在15年內節省300億美元。GE在企業內部已經進行了實踐,GE的氯化鎳工廠部署了1萬多個傳感器,分布在生產線的不同環節,通過實時數據的采集、傳輸和集中處理、反饋,通過結果調配不同資源,及時跟蹤設備信息,降低故障率,提高效率。正是在這樣的實踐基礎上提出了工業互聯網的概念。目前GE已經推出了24種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包括石油、天然氣平臺的監控、機車、醫療等各方面。
這些方案已經不再是GE公司自己的,而是成為美國國家層面的。去年美國的國家標準研究院牽頭,組織產業界制定工業互聯網的標準架構。標準化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標準化,設備之間才能無縫銜接。在今年3月份,由GE牽頭發起了工業互聯網聯盟。
德國將工業4.0作為強化國家優勢的戰略選擇。德國將工業分成四個階段,機械化、電氣化、數字化、智能制造。在組織保障層面,由西門子等十家企業共同組成協同創新體系,作為《德國2020高科技戰略》的一部分,政府統一支持。今年4月份,德國電氣電子和信息技術協會已經發布了“工業4.0”的標準化路線圖。在網絡基礎保障上,今年8月份,德國聯邦政府2014-2017的數字議程專門強調加強網絡基礎設施,為工業4.0提供動力。
我國也非常重視互聯網與工業的融合。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四化協同、兩化深度融合的方向。工信部也在積極推動兩化深度融合,去年發布了《工業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專項行動計劃》,其中第七個專項行動就叫做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行動。很榮幸,由我們研究院牽頭產業界負責行動的支撐工作。目前已經啟動了企業試點工作,有20家企業作為第一批試點企業。工業互聯網融合是跨界的,涵蓋工業的很多門類,我們在今年7月底成立了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聯盟,現在已經有50多家企業加入。
在這個領域的創新剛剛開始,但我國已經有很多的實踐。互聯網和工業的融合已經在很多領域應用,尤其是我國的互聯網有非常強的優勢。從產業的角度,可以說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互聯網產業大國。互聯網和制造業融合,首先是在企業采購和營銷等外部環節開始滲透。很多大中型企業,在它的供應鏈環節,通過B2B方式,大量的使用互聯網。還有一種是B2C和C2C,也就是電子商務的零售,發展非常迅速。去年我國電子商務的交易額已經超過10萬億,其中零售是1.85億,而且以非常高的增速發展。
還有一個正在發生的。由于互聯網連接的是廣大消費者,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已經開始影響產品上游的設計和制造環節,互聯網正加快向企業服務和研發環節滲透,包括制造業服務化、個性化定制、眾包設計、眾籌融資等等新的模式已經開始出現。
互聯網進一步向制造業環節滲透,網絡協同制造、工業云已經開始出現。互聯網正在徹底改變著制造業,過去的制造業只是一個環節,著名的微笑曲線最低點在制造環節,但隨著互聯網和工業的融合,它的含義已經發生巨大變化,它會打破工業生產的全生命周期,從產品的設計、研發、生產制造、營銷、服務構成了閉環,徹底改變工業的生產模式。
制造業服務化是由單純的產品制造向服務制造轉變。三一重工通過網絡實現服務型制造。通過在設備上安裝2G、3G的通訊模塊,與三一重工的后臺聯系起來,可以實時采集設備的運行狀況,進行主動維護。通過實時采集信息,改進產品狀況。三一重工在全球有10萬臺設備接入了后臺的網絡中心,通過大數據處理進行實時的遠程監控預警。通過移動互聯網的APP監測設備的運行狀況。三一重工實施系統以后企業利潤大幅度提升,三年間的新增利潤超過20億,而且成本降低了60%。
個性化定制,由規模化標準產品向個性化定制產品延展。尚品宅配通過搜集用戶的數據,在后臺的云中心進行大數據分析。每年獲取30多萬用戶的信息來充實數據庫,由3千多位設計師通過互聯網進行家具設計。通過大數據分析對市場進行預測,可以延伸到家具生態圈的其他環節,不止可以做家具,還可以銷售其他產品。通過這樣的方式,既實現了對消費者的個性化制造,也實現了批量化,因為它的用戶群非常大。根據用戶群的需求,提煉共性,就可以實現批量生產。既控制成本,又滿足了個性化需求。這家企業今年的營業額達到了20億,2012年的增長達到60%,而全國的平均水平只有12%。它的板材利用率可以達到93%,而同行業只能達到80%多。這是非常典型的互聯網生產模式。
組織分散化。過去的工業都是集中式的大規模生產,由于互聯網的融合,已經呈現了組織分散的轉變。主要模式包括協同研發、眾籌融資、眾包設計、網絡制造。以海爾公司為例,他們建立了開放創新平臺,對全球的設計資源和用戶需求征集產品解決方案,現在已經跨越視頻、電子、家電等各個領域的200多萬專業研發設計人員注冊。通過這樣的平臺,有1600多名設計師參與帝樽空調的設計,兩年內收集了12萬條用戶的需求和創意。它的出風口酒杯型、拉菲紅來自于時尚界。這款空調入選了2012年世界創意經濟研究中心“影響世界的十大創意產品”。
還有一個例子是制造資源的云化。過去的一個生產工廠一定會有員工、設計和制造等環節,在互聯網時代,數碼大方建立了工業云,將工業設計、供應鏈管理、采購服務、制造能力、3D打印、零部件庫、產品模型、設計產品融合在一個平臺上,企業可以通過這個工業云構建自己的各個環節,并進行生產。在去年6月份,數碼大方協助中瑞德科工業設計公司改造了兒童電動車傳統生產組織模式,按照傳統方式,這個系統至少需要1年的時間才能建立,而用這個工業云,只需要3個月的時間就可以實現產品上市。整個產品環節都可以通過云來實現。
我舉的四個例子都是我們觀察到的,其實遠遠不止這些變化,很多新的模式、新的產品、新的應用都在發生,將給工業帶來的巨大變化。
互聯網與工業的融合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內容,我國是互聯網網民第一大國,而且互聯網產業的競爭力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如何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和工業優勢,推動經濟轉型,互聯網與工業的融合是非常重要的切入點,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希望大家可以形成共識,盡快構建我國互聯網與工業融合發展的總體戰略框架。工業界與互聯網界緊密協作,共同推動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專項行動。推動技術架構、標準體系、體制機制、政策法規的研究制定。共同關注融合趨勢,加快互聯網與工業融合模式創新與應用推廣。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