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14-07-09 11:41 來源:中國工業報
隨著歐、美、日等國對經濟復蘇的渴求愈發強烈,各國開始加緊對物聯網的戰略布局。我國也高度重視物聯網頂層設計,不斷優化政策環境,投入專項資金突破關鍵技術。
6月17日晚間,工信部在官網公布了2014年物聯網發展專項資金擬支持項目名單。在近日發布的《2014年物聯網工作要點》(以下簡稱《要點》)提出,今年工信部將重點突破核心關鍵技術,推進應用示范,培育龍頭骨干企業,促進我國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
在政策環境日趨完善的情況下,國內物聯網應用發展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長李力表示,我國物聯網發展在核心關鍵技術、產業鏈培育、市場應用上都有待突破。
完善政策 物聯網加強頂層設計
近年來,歐、美、日等國加緊對物聯網的戰略布局,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發達國家一方面加大力度發展傳感器節點核心芯片、嵌入式操作系統、智能計算等核心技術,并積極推廣其在各領域的應用。另一方面加快標準制定和產業化進程,謀求在未來物聯網的大規模發展及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
實際上,我國政府也高度重視物聯網頂層設計。2012年8月,我國確立了物聯網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制度。2013年2月,國務院發布《關于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從全局性和頂層設計的角度進行了系統考慮,確立了發展目標和發展思路,成立了由30多名專家組成的物聯網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為物聯網發展戰略、頂層設計、重大政策、重大問題等方面提供咨詢,為政府決策和部際聯席會議運行提供重要支撐。
去年9月,工信部等10多個部門,印發了頂層設計、標準制定、技術研發、應用推廣、產業支撐、商業模式、安全保障、政府扶持措施、法律法規保障、人才培養等10個互聯網發展專項行動計劃,為促進物聯網發展明確了方向和具體舉措。
工信部、財政部、科技部、國家標準委等部門通過設立專項資金,為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技術研發與產業化項目提供支持。截至2013年,我國累計安排物聯網專項資金15億元,支持了500多個研發項目。其中2011年至2013年分別支持110、149及122項,一般單個項目獲得支持資金在300萬至500萬元。今年,物聯網發展專項資金擬支持項目正在公示,共101個項目入圍。
在政策環境日趨完善的情況下,國內物聯網應用發展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物聯網已廣泛滲透到社會經濟的各個領域,在越來越多的行業創新中發揮關鍵作用。物聯網憑借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度集成和綜合應用,在推動轉型升級、提升社會服務、改善服務民生、推動增效節能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在部分領域帶來真正的“智慧”應用。
《要點》提出,今年我國將發揮部級聯席會議領導決策作用,組織實施專項行動計劃,加強重點環節的監督管理;發揮專家咨詢委員會支撐作用,為政府決策和部級聯席會議提供重要支撐;健全部門、行業之間的協調機制,完善各部門與軍隊信息化主管部門的協調機制,促進軍民融合,統籌信息安全保障及無限頻率資源分配利用相關工作。
工信部將鼓勵地方政府出臺扶持物聯網技術研發、產業化及應用推廣政策,結合地方典型應用需求,安排國家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
重點研究 關鍵核心技術待突破
我國物聯網近幾年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據工信部電信研究院發布的2014年《物聯網白皮書》顯示,2013年我國整體產業規模達到5000億元,同比增長36.9%,其中傳感器產業突破1200億元,RFID產業突破300億元。預計到2015年,我國物聯網產業整體規模將超過7000億元,信息處理和應用服務逐步成為發展重點。
物聯網制造業中,我國感知制造獲得局部突破,與國外差距在逐步縮小。我國光纖傳感器在高溫傳感器和光纖光柵傳感器方面獲得了重大突破,在石油、鋼鐵、運輸、國防等行業實現了批量應用,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我國還積極推進物聯網自主技術標準和共性基礎能力研究。我國在物聯網領域的技術研發、攻關和創新能力等不斷提升,在傳感器、RFID、M2M、標識解析、工業控制等特定技術領域已經擁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果,在物聯網通用架構、數據與語義、標識和安全等基礎技術方面正加緊研發布局。我國產學研各界積極開展研究,在物聯網總體架構、M2M架構、標識解析體系方面取得了大量初步研究成果。
射頻標簽(RFID)是實現終端感知和地址標識最重要的工具,是物聯網三大關鍵技術的基礎。在該領域,我國中高頻RFID技術產品在安全防護、可靠性、數據處理能力等方面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產業鏈業已成熟,在國內市場占據90%的份額。我國已成功研發出自主的超高頻產品并打入國際市場。在工業物聯網領域,研制成功了面向工業過程自動化的工業無線通信芯片。
盡管我國已大量生產射頻標簽,但仍面臨著核心芯片依賴進口、自主標準缺位、規模化推廣難度大等諸多問題,嚴重威脅了我國的產業安全,亟待引起相關部門和產業界的重視。
《要點》指出,2014年要突破核心關鍵技術,重點推進傳感器及芯片、傳輸、信息處理技術研發,研究智能傳感器設計、智能傳感器制造、智能傳感器封裝與集成、多傳感器集成與數據融合及智能傳感器可靠性領域的高性能、低成本、智能化傳感器及芯片技術,研究面向服務的物聯網傳輸體系架構、物聯網通信技術及物聯網組網領域的物聯網智能傳輸技術,研究物聯網感知數據與知識表達、智能決策、物聯網跨平臺和能力開放處理及物聯網開放式公共數據服務應用領域的物聯網智能信息處理技術。工信部將支持物聯網標識體系及關鍵技術研發。
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長李力表示,我國物聯網的技術自主創新能力不足,關鍵產品對外依存度高,核心環節基礎薄弱、創新體系不完善,缺乏關鍵環節的自主知識產權。
李力進一步表示,未來要加強自主創新,打造創新鏈。強化創新能力建設,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鼓勵和支持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推進物聯網技術研發。工信部還將重點支持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技資源平臺整合與共享,拓展和提升技術支撐服務能力,支持建設一批圍繞關鍵核心技術研發的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技術中心。
工信部將充分依托骨干企業,發揮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在人才和技術方面的優勢,促進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物聯網技術創新體系。
培育體系 構建物聯網產業鏈
隨著我國物聯網產業的發展,我國已經形成涵蓋感知制造、網絡制造、軟件與信息處理、網絡與應用服務等門類相對齊全的物聯網產業體系,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已經形成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區4大區域集聚發展的空間布局,呈現出高端要素集聚發展的態勢。
物聯網制造業中,我國感知制造獲得局部突破,與國外差距在逐步縮小。我國光纖傳感器在高溫傳感器和光纖光柵傳感器方面獲得了重大突破,在部分行業實現了批量應用,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RFID領域,我國中高頻RFID技術產品在安全防護、可靠性、數據處理能力等方面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產業鏈業已成熟,在國內市場占據90%的份額。
物聯網服務業中,我國3大運營商的M2M服務一直是產業亮點。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分別把物聯網業務基地升級成為物聯網分公司進行市場化經營。中國聯通各類支付卡發卡量已經超過200萬張,基于WCDMA網絡的企業專網提供智能公交行車監控及調度系統,用戶規模超過100萬個,覆蓋城市已超過200個。
我國還出現設備制造業與物聯網、互聯網融合,創新產品和服務新模式的現象。家電行業借力物聯網技術,已經率先開展拓展價值空間并改善產品服務的模式探索。這種創新模式,不僅涉足智能家居領域和家居設備,還將催生融合物聯網元素的多種智能產品,如可穿戴設備、智能汽車設備、醫療健康設備、智能玩具等。
我國雖已建立了物聯網制造業和物聯網服務業,但不同產業環節所處的階段不同。整體看來,我國在M2M服務、中高頻RFID、二維碼等產業環節具有一定優勢,在基礎芯片設計、高端傳感器制造、智能信息處理等產業環節依然薄弱。
并且,我國物聯網發展存在產業鏈條長且分散、應用規模化和技術產業水平相矛盾以及行業定制性強等情況。
李力表示,未來我國要完善物聯網產業鏈,使物聯網產業鏈與體系架構之間銜接得更加緊密,引入多元化的競爭機制,重點突破感知制造業發展瓶頸,推進物聯網通信業發展,加快培育應用服務業,形成產業鏈上下游聯動、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格局。對于重點發展核心產業,我國將大力扶持支撐產業,積極帶動關聯產業,促進產業鏈的形成和完善,形成協同發展的產業態勢,為產業規模化發展奠定基礎。
今年,工信部將鼓勵物聯網骨干企業通過承擔債務、出資購買、控股等形式進行企業兼并,壯大物聯網企業規模,提高集中度,并采取靈活多樣的模式,做好中小物聯網企業的孵化、扶持和服務工作,引導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促進產業協調發展。
擴大應用 實現價值循環發展
物聯網的發展不僅要靠政府和企業的投入,還要擴大應用、培育市場,實現價值循環。
M2M是當今的熱門詞匯,是指MachinetoMachine,通過移動通訊對設備進行有效控制,從而將商務的邊界大幅度擴展或創造出較傳統方式更高效率的經營方式抑或創造出完全不同于傳統方式的全新服務。M2M以設備通訊控制為核心,將原來低效率或甚至不可能的信息傳輸應用于商業中,以獲得更強的競爭力。M2M的商務模式目前應用方興未艾,主要有移動物流管理、移動支付、移動監控等。
我國M2M用戶增長迅速,居全球首位。2013年年底,我國M2M用戶數達到5000萬,增長了47%。目前,3大電信運營商開展的M2M應用主要分布在電力、交通、公共服務、金融、制造和安全監控等領域。物聯網在工業領域有堅實的應用基礎,推動工業轉型升級。物聯網在民生服務領域也大顯身手,通過充分應用RFID、傳感器等技術,物聯網可以應用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業內專家表示,目前物聯網的應用將加速滲透到生產和生活的各個環節,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產業潛力將加快釋放,市場化的資源配置機制逐步確立;物聯網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將加劇,并帶來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革。
物聯網借鑒移動互聯網的技術、模式和渠道,從行業領域向民生領域滲透,基于移動智能終端的融合應用不斷涌現。例如,智慧城市信息化系統通過移動智能終端向用戶提供公共繳費、氣象預警、交通引導等服務。
物聯網與工業的融合將帶來全新的增長機遇。近年來,我國政府通過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戰略,正在大力推進物聯網技術向傳統行業深度滲透,以消除行業與地域間的界限,并促進融合創新研發團隊與制造企業間的技術交流,成為促進新產品、新工藝、新市場的催化劑。同時,工業云平臺、工業大數據等配套服務模式將逐步完善,進一步整合物聯網服務資源,帶動我國傳統產業的全面轉型升級。
李力表示,未來要面向節能減排、安全生產、民生改善、公共服務等方面的需求,抓好一批示范效應突出、帶動性強、關聯度高的典型應用示范。
工信部將加強合作交流,及時總結經驗,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應用模式,逐步擴大物聯網應用規模,提升物聯網應用水平,以典型物聯網應用示范為牽引,帶動一批企業成長。同時,工信部將支持企業發展有利于擴大市場需求的專業服務、增值服務等新業態,形成新的運營模式;鼓勵和支持產業鏈上下游積極探索培育多方共贏的新型商業模式,促進物聯網在各行各業的深入應用,加快形成市場化運作機制,推動產業規模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