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14-05-26 11:36 來源:今日自動化
日前,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理事長周濟在2014智能制造國際會議上,作了題為《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與“中國制造2025”》 的特邀報告。從“中國制造2025”的指導方針和優先行動;“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是新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實施“智能制造工程”等多個方面,和與會嘉賓一道深入探討新一輪產業變革、技術創新浪潮對中國制造業發展所產生的影響。
周濟指出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國民經濟的支柱,是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質基礎,也是今后我國經濟“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主戰場。實現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已經成為新時期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重大課題。
“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是新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
周濟認為,先進制造技術創新的內涵主要包括產品創新、制造技術創新以及產業模式創新。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是產品創新和制造技術創新的共性使能技術,并深刻改革制造業的生產模式和產業形態,是新的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
數控技術和智能技術的應用使機械產品的內涵發生根本性變化,使產品功能極大豐富,性能發生質的變化,從根本上提高產品的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帶來的產品技術、制造技術與管理技術的進步使企業具備了快速響應市場需求的能力,特別是形成了適應全球市場上豐富多樣的客戶群,實現遠程定制、異地設計、協同生產的新型生產模式;使產品制造模式、生產組織模式、以及企業商業模式等眾多方面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西方某些經濟學家們提出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更多地是從產業模式的角度考慮的;他們認為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是18世紀開始的大機器生產,第二次工業革命是20世紀初形成的大批量大規模機器生產,而第三次工業革命則會形成多品種、小批量、定制式的新型生產模式。
因此,無論從哪個角度考慮,“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都是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
制造強國之路 機遇與挑戰并存
正在興起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恰與我國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形成了歷史性交匯,給我國制造業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機遇。
周濟指出,我國的現代化和西方發達國家有很大的不同,西方發達國家是一個串聯式的發展過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順序發展。而中國,想要后來居上,必然是一個并聯式的發展過程,要求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同時完成工業2.0、3.0、4.0,否則就會再一次被別人拋在后面。因此,我們要緊緊抓住這樣一個難得的機遇,充分發揮后發優勢,大大加快我國工業化和建設強國的過程。
與此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將重組全球經濟結構和競爭格局,發達國家在技術和產業方面占據領先的優勢,他們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技術應用為重點,意圖依靠科技創新,搶占產業競爭的制高點,謀求未來發展的主動權,這無疑將給中國的制造業帶來極大的挑戰。
另外,中國制造還需要警惕勞動密集型行業優勢逐步喪失的風險。中國擁有全世界規模最大、技藝最高、紀律最優的流水線型工人,但第三次工業革命更需要能看懂圖紙、能理解訂單要求、能調整機器參數和能修正錯誤誤差的創造性工人。這也是中國制造業未來發展不容忽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