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22-07-19 11:03 來源:東西智庫
制造業短期競爭看越南。越南在電子設備制造、紡織鞋服及家具等領域與我國存在競爭,低人工成本窗口期可能還有十年。越南經濟外向型特征明顯,發展道路和出口結構與我國相似,同包括我國在內的RCEP域內國家經貿往來明顯更加密切。電子設備及紡織鞋服為越南最主要出口產品,上述產業亦明顯同我國存在競爭,木質家具可能是下一個重點競爭門類。人力成本較低是越南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優勢,但工資上漲斜率較高,窗口期可能還有約十年。
制造業長期競爭看印度。印度具備成為制造業大國的潛力,但發展道路上阻礙較大。印度與我國經貿往來并不密切,經貿合作持續“向西看”。受到比較優勢差異以及兩國制造業基礎的影響,目前與我國存在產業競爭的領域主要集中在消費電子方面。服務貿易出口是其亮點。整體來看,印度具備成為下一個制造業大國的潛力,但其制造業發展要面臨基礎設施、勞動力素質、營商環境等“歷史包袱”和機器換人等“未來挑戰”的考驗。
其他國家制造業沖擊不改中國制造業大國基礎和產業升級趨勢。結合產業研究理論,我們概括出我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制造業競爭中的八大核心因素,認為綜合優勢突出是我國成為“世界工廠”的核心原因。。盡管逆全球化趨勢、不斷上升的勞動力成本、地緣政治及貿易摩擦以及別國的產業政策可能會加劇產業競爭和出口替代,但受益于豐厚的資本存量、較好的營商環境、完備的產業鏈以及優質的人力資本等因素,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業大國的地位不會動搖,產業升級基礎明顯。
疫情期間越南對我國存在的一定出口替代無礙出口增長讀數。預計未來產業發展領域中越仍以合作共贏為主,而中印可能以競爭為主。盡管本輪疫情期間,越南對我國在電子電器、紡織鞋類及家具配飾領域出現了出口替代的現象,但5月回升的出口數據與我們“越南出口替代對我國出口拖累作用有限”的判斷吻合。整體來看,未來中越兩國受產業鏈高度相關、產業升級等原因仍將以合作共贏為主;印度疫情期間的出口替代并不明顯,短期內無憂慮,中長期要持續關注印度制造的發展進程。
擴大對外開放深度,改善營商環境。結合我國近些年外貿呈現出“貿易參與穩定、分工漸趨上游、貿易伙伴漸趨多元”的特點,我們認為應深入推進RCEP、“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拓寬對外開放深度和高度,同時應當注意減少海外投資對國內的擠出效應;營商環境方面,應健全企業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公平競爭、產權保護、破產處理等涉企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同時,應利用金融科技打破數據壁壘,建立健全企業信息平臺和動產擔保平臺,解決金融機構“惜貸”問題。結合當前經濟形勢,宜大力推進減稅降費政策,穩定市場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