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14-02-18 11:15 來源:重慶日報
記者近日從重慶市科委獲悉,由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承擔的“重慶自動化與信息技術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項目近日通過專家驗收,這也標志該平臺正式建成。
據介紹,該項目是國家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重要支撐平臺建設項目,包括“兩中心一平臺”。“兩中心”即工業自動化公共檢測評價中心和電子信息產品數字化開發技術公共服務中心,“一平臺”即自動化與信息技術公共服務平臺,集軍民兩用信息技術轉移平臺、汽車電子技術公共服務平臺、嵌入式軟件開發及協同設計與制造公共服務平臺等為一體。其累計投資已達到1.36億元,共建成實驗基地2.7萬平方米,購置設備、儀器和軟件171臺套。
項目建成后,作為國內一流的中試平臺、檢測中心、技術轉移平臺,通過橫向、縱向整合各類優勢科研資源,培養工程技術創新人才,開展自動化與信息技術領域核心技術研究和產業技術標準的制定,促進重大科技成果應用,將為重慶市信息產業和制造業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簡稱重科院或市科研院)是整合原屬中央和地方的10個研究院所于2008年重組而建,原名為重慶市應用技術研究院,是重慶市政府批準成立的正廳級事業單位。科研院是集研究開發、技術轉移、成果轉化、人才培訓和國際交流為一體的工業技術的綜合研究機構,是重慶市組建的最大的科學研究和科技創新服務機構。
我國從2006年開始將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列為“十一五”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工作的重點。2007年-2009年,中央預算內資金支持了153個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2010年還將投入2.3億元支持85個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據對28個省(區、市)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情況進行的調查顯示,目前已有21個省(區、市)出臺了推動平臺建設的文件,18個省(區、市)開展平臺認定工作,已認定的服務平臺858家,23個省(區、市)對平臺的建設和運營給予了資金支持。
在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模式方面,各地積極探索出如政府出資、企業改建、行業協會主辦、機構聯辦等各種模式。目前,中小企業服務平臺大多建在產業集群,或面向區域優勢和特色產業,有力地支持著產業聚集區的中小企業和區域經濟的發展。公共服務平臺的服務范圍也從最初以技術服務為主逐步轉變為將研發、設計、試驗、生產加工、產品檢測等技術服務與信息、咨詢、培訓、管理提升、市場開拓等綜合服務有機結合,為中小企業提供全程、“交鑰匙”服務。如鞍山市裝備制造業數字化技術服務平臺近兩年已先后為當地的200多家企業提供了新產品開發、產品數字化設計和加工制造、企業數字化管理和遠程視頻服務等多面的技術服務,累計增加企業經濟效益1.2億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