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23-05-23 09:51 來源:和利時
5月18日,第七屆世界智能大會智能制造高峰論壇在天津開幕,該論壇由天津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主辦,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承辦,北京和利時工業軟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工軟公司)總經理劉桐杰受邀出席本屆盛會高峰對話環節。
論壇內容聚焦數字經濟與智能工廠方向,以“超算加速智造,泰達數造未來”為主題,進一步結合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當地產業,共同探討重點行業的智能工廠數字化轉型升級實施解決方案,帶動傳統工廠變身“智能工廠”,集聚數字企業,實現抱團發展,譜寫著產業數字化升級新篇章,會議吸引了工業智能制造領域知名專家、軟件及相關行業企業負責人等300余人參加。
高峰對話
在高峰對話環節上,劉桐杰與國機集團沈陽儀表科學研究院、軟通動力、蘭光創新、南開大學等產業界、學術界代表對數字經濟和智能制造的最新發展趨勢、應用案例等方面進行精彩的思想碰撞,共同探討智能制造新模式和未來發展方向,并就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對未來智能制造的影響進行展望。嘉賓們獨到的見解、深刻的認知,讓本屆高峰論壇精彩紛呈。
回顧發展成就
在智能制造發展成就方面,劉桐杰表示,三十年來,和利時一直致力于工業企業的自動化、數字化及智能化建設,技術創新是和利時的基因,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和利時曾創造了多個“國內第一”,包括國內第一套分布式控制系統,國內第一套核電控制系統,國內第一套高鐵信號系統等等,進入數字時代,和利時本著“智能化成就卓越”的企業宗旨,在提供工業用戶全廠整體解決方案和智能生態合作創新方面進一步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關鍵領域的技術創新
談到關鍵領域的技術創新,天津南港百萬噸乙烯項目全面采用了和利時自主研發的OCS光總線系統,該技術的應用在業界是一場革命,它打破了控制領域高耗材高成本的傳統模式,通過光通訊和分布式部署相結合的技術理念,使得現場智能感知設備的連接方式更為靈活可靠,更加符合現代使用需求,同時大大降低企業總體運營成本。
工程實施
在工程實施方面,為了適應諸多如鋰電等新興行業客戶在工藝技術和管理水平方面尚未成熟的現狀,和利時會聯合設計院在初始設計階段與用戶一道,共同完成整體智能工廠的藍圖設計,深刻踐行“技術平臺化,應用客制化”的產品理念,從而使得我們的智能化方案更接地氣,最大程度圍繞用戶的真實需求,切實解決用戶的問題。
生態合作創新
在生態合作創新方面,和利時自主研發的HiMOS工業智能軟硬件一體化平臺對業界的生態合作伙伴提供了廣泛的技術支撐,“開放和標準化”是我們的技術理念,在諸多細分領域我們形成了有效的合作,我們同工業界的技術同仁一起,共同面對各行各業紛繁復雜的應用場景,為我們的用戶提供專業的、高水平的解決方案。
智能制造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目前,數字化和智能化是全球發展趨勢,我國在智能制造領域也取得了一定突破,但在關鍵技術和核心部件等方面,我們與發達國家仍舊存在一定差距,在發展的道路上還有很多困難和障礙,給我們未來的工作帶來諸多挑戰。
就如何看待這些機遇和挑戰的話題上,劉桐杰表示,近十年,國家經濟脫虛向實,制造業的興起帶來了龐大的客戶群體和投資體量,同時,隨著全球戰略收縮和逆全球化思潮的出現,各行各業都掀起了國產化浪潮,這些條件共同促成了針對我們作為民族科技企業難得的發展機遇。
說到挑戰,主要有三個方面:
上述三個困難和挑戰都需要我們用積極的心態和務實的辦法逐一解決,方能在智能制造的道路上披荊斬棘,闊步前行。
展望智能制造的未來
在共同暢想智能制造未來發展的環節,劉桐杰分享了兩個想法。
首先,劉桐杰引用中航集團首席顧問寧振波教授的觀點,提出智能制造的本質是軟件化的工業基礎,是軟件定義生產關系。在推進智能制造的過程中,要把握好邏輯和時序,先談數字化,再談智能化,最后談智慧化,也就是說,先把基礎工作做好,先把數字模型做好,再著力發展具象的智能化應用。最后,在一切技術條件具備,一切管理哲學到位的情況下,圍繞模糊的、多元化的價值取向,發展真正意義的智慧決策能力。
其次,當今時代,大數據、人工智能的發展日新月異,ChatGPT的興起給諸多就業崗位帶來了挑戰,給許多人帶來了焦慮和危機,未來世界將何去何從,我們目前尚不能給出定論,但當前卻有一個明確的競爭力需要我們大家意識到,那就是“提問題的能力”。對于個人的培養和成長,我們需要提高觀察力和理解力,需要學會深度使用人工智能;對于企業而言,則需要我們打造善于深刻洞察用戶需求的人員和團隊,以及,建立能夠廣泛集成AGI通用人工智能引擎的產品體系,如此,將大大加持我們在智能化時代的生存能力。
智能時代的到來,為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方向,也賦予智能制造及智能工廠的發展創新無限動力。同與會產業界人士、專家學者的交流更加堅定了和利時對智能制造產業布局的高度信心。未來,和利時將持續通過以往實施項目的最佳實踐和企業模式,在努力培養適應人工智能挑戰人才的同時,有機結合工業互聯網、工業大數據、人工智能(AI)等先進技術,打造國際領先、國內獨創的安全一體化智能工廠平臺方案,推動制造業向智能、環保、高效的新時代大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