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14-01-20 09:25 來源:
機器人洶涌來襲,人類要當心了。機器人的技術不斷進步,過去許多不能想象的功能正漸漸被實現。但看來為生活帶來便利的機器人,事實上可能是造成你失業的元兇。在英美兩國,中等收入者正漸漸被機器人所替代,很多技能正漸漸喪失價值。
美銀美林分析師Michael Hartnett的最新圖表顯示,40年來全球制造業機器人數量從無到有,迅速增加,2015年將達170萬,而同期美國制造業的工作崗位卻從2000萬驟降至約1100萬。
雖然近幾年奧巴馬動作頻出,推動制造業回流美國,一定程度上拉動了制造業就業,但從大趨勢來看,工人被機器人取代的趨勢似乎無可避免。他最后評論稱:“我們看多機器人,看空工人”。
事實上,這種現象不僅發生在制造業,目前連投資顧問,律師都可能被機器人取代,科技公司谷歌也大舉進軍機器人行業,機器人成為人類競爭者的時代已經指日可待。
前不久華爾街見聞曾報道,牛津大學教授Frey和Osborne發布了一份名為“未來就業:就業對人工智能的敏感性分析”的報告,研究了人工智能代替各行各業工作的可能性。他們的發現令人瞠目結舌:有將近一半的美國現有就業崗位將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事實上,不僅是制造業,各個行業都應該感到危機。
去年年底,谷歌收購了波士頓動力等八個機器人初創公司,堅定不移地進軍機器人領域。波士頓動力公司創造的四腿式機器人雖顯怪異,但栩栩如生的運動和平衡能力令人印象深刻。這些機器人對于以往機器人的運動方式是一種顛覆,可能對未來人類的機器在運動技術上產生重大影響。
對于谷歌的此舉,很多業內人士表示不看好,稱“谷歌還沒到時候”,但美國科技網站TechCrunch則發文指出,谷歌收購波士頓動力等機器人公司的舉動非常明智。
文章稱,谷歌為什么需要機器人?因為它已經控制了你們的錢包。拋開緩慢增長的可穿戴市場,目前的移動市場其實處于飽和狀態。除了不斷刷新的下載量外,世界移動市場的下一個十年并不會出現什么真正的驚喜。
但是,谷歌眼鏡或許帶來了一些不一樣的思考。這種設備把人體當成媒介,把互聯網與真實世界更緊密地聯系起來。通過谷歌眼鏡,我們徹底被谷歌“俘獲”了——谷歌通過我們身邊的小屏幕,最大范圍地利用其龐大的數據信息—無論是地圖導航還是尋找餐館,我們的一顰一笑似乎都已經數字化。
但對于谷歌而說,用戶僅僅是數據收集者之一。因為我們每天都按照相同的路徑重復著相同的生活,這當然不能向谷歌提供足夠的數據,所以,機器人技術將在谷歌下個十年的發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們將在空間探索、地圖數據收集、制造業等多個方面發揮巨大的作用。
舉個例子,類似于“Baxter”一樣的機器人必將代替成千上萬的昂貴的勞動力資源;像“PETMAN”這樣的兩足機器人可以在一些地理條件惡劣的地區運行,這將有助于谷歌采集該地區地理數據;機器人也將讓Google Now變成現實版,他們將成為我們的隨身助理,幫助我們完成各項任務,甚至提升人類的多任務處理能力——畢竟我們分身乏術。
不管是人工控制還是自動控制,機器人技術都會大幅度延伸人類的感知,在一些基礎工作領域代替我們。像家務機器人將代替我們打掃家居,陪伴孤寡老人。更小型的機器人將幫我們減肥,甚至在街道上巡邏。相信那些不發展機器人技術的科技公司將很快落伍。
這就是為什么谷歌需要機器人技術。機器人技術將讓谷歌成為人機交互領域的行業佼佼者,并進一步豐富自己的數據資源,就像現在安卓系統一樣被人熟知。許多“權威”人士宣稱,谷歌沒必要在安卓尚未發展成熟時就將發展重心轉向機器人技術。其實,谷歌的未來就隱藏在這些當下看來并不靠譜的、具有探索性的機器人實驗里——這將是一個前景非常廣闊的領域。
從盈利的角度看,機器人技術也是一個巨大的商機。分析師預計,“波士頓動力”幾年后的估值將達到50億美元。只要產品策略正確,谷歌的通用機器人將占領幾乎所有的市場——除了消費級市場與制造行業,還有利潤豐厚的美國國防部的合同。
機器人技術帶給谷歌的最早的禮物或將與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項目有關,機器人技術將讓自動駕駛程序更加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