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14-01-15 11:22 來源:中國工業報
縱然錯綜復雜,任憑時光流轉,但電氣人對于未來的那份執著和夢想,都未曾變過。在過往的2013年,尤為如此。
升級陣痛,貿易摩擦,破冰出海,春風化雨,在電氣行業的這一方大舞臺上,2013年,不乏有歡呼雀躍,亦有劍拔弩張,更有暗潮涌動,謹慎前行。
在2014年大幕開啟之際,本文特推出2013年行業盤點,以饗讀者。
核電出海
逐漸回暖的中國核電,在2013年可謂是好消息接連不斷,而其中,實現出海,則是最大的突破。
10月17日,中廣核集團與法國電力公司簽署戰略協議,合作投資建設英國核電項目。該項目價值160億英鎊。
11月25日,中廣核又與羅馬尼亞國家核電公司簽署了關于建設羅馬尼亞切爾納沃德核電站3、4號機組的合作意向書。
時隔一天,巴基斯坦大型核電項目在卡拉奇舉行啟動儀式,該項目將耗資96億美元,其中包括兩個核反應堆在內的部分設施由中國援建。這也是迄今為止中國在巴基斯坦投資最大的能源項目。
福島核事故后,中國在建核電項目經過了長達18個月的叫停,盡管此后國內核電項目逐漸重啟,但過剩,已成為籠罩中國核電設備的陰影。而出海,無疑是另一種出路。
雖然經過了30多年的發展,我國核電在自主化和國產化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中國核電企業在海外市場上的表現并不盡人意。而這幾個項目合作協議的簽署,終于讓業內看到了核電企業能夠邁出國門的曙光。
而在國家能源局《服務核電企業科學發展協調工作機制實施方案》中,也首次提出了核電“走出去”戰略,并表示要推動將核電“走出去”作為我國與潛在核電輸入國雙邊政治、經濟交往的重要議題,將之上升是為了國家戰略。
12月2日,中英會談時傳出消息,中英將要開展核電實質性合作,中方企業愿投資、參股甚至控股英方核電建設項目。而英方則表示支持中方參股甚至控股英核電建設項目。
國家能源局也在積極促成與南非、沙特、阿根廷等多個國家在核電領域的合作。12月初,能源局長吳新雄率團訪問沙特阿拉伯,簽署了《關于加強和平利用核能合作的諒解備忘錄》,一致同意建立合作機制,在聯合研究、核電項目、裝備制造、人員培訓等12個方面開展合作。
毫無疑問,核電出海將成為中國核電發展的重要一環。
特高壓謹慎中前行
謹慎的審批程序,以及遲而未決的規劃,讓特高壓在2013年的發展不太順利。
2013年,國家電網計劃核準并開工建設7條特高壓線路,俗稱“四交三直”。但實際上,在交流方面,發改委在2013年只核準了一條新線——“浙北-福州”交流特高壓工程開工。另有雅安-武漢、淮南-南京-上海交流特高壓工程,在2013年下半年通過了發改委委托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組織的專家組評估,并報發改委最后核準。
在特高壓直流方面,2013年并未有新線路獲批開工,但是入湘首條特高壓直流工程———酒泉至湖南±800kV特高壓直流線路、“疆電外送”第二條特高壓工程———-準東至華東特高壓直流線路等,均獲得國家能源局開展前期工作的“小路條”。此外,哈密南—鄭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正在開展雙極高端系統調試,于2014年初投運。
按照國家電網公司的規劃,從2013年起的8年間,計劃投資超3萬億元用于電網建設,主要分別用于特高壓和配網建設,其中約1.2萬億元將投資特高壓線路。到2015、2017、2020年,分別建成“兩縱兩橫”、“三縱三橫”和“五縱五橫”特高壓“三華”同步電網。
截至目前,我國特高壓累計輸電超過1000億千瓦時,在運在建特高壓線路超過1萬公里,變電和環流容量超過1億千伏安。縱然圍繞特高壓的爭議從來都沒有停息過,但不容否認的是,它實現了能源資源在更大范圍內的優化配置,為保障能源安全、高效、清潔供應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這項完全由國內自主研究、自主設計、自主制造和自主建設的工程,不僅使中國電網技術邁向世界電網科技巔峰,更為重要的是,改寫了本土品牌企業跟在世界大國和跨國企業身后亦步亦趨的歷史,開創了一個“中國引領”的新時代。
鉛酸蓄電池行業格局初定
鉛酸蓄電池行業準入制度實施一年,效果如何?
盡管我國是全球最大的鉛酸蓄電池生產國和最大的鉛酸蓄電池消耗國,而且鉛酸蓄電池技術水平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光鮮的數字下面,一度被貼上“夕陽產業”標簽、打上高污染“烙印”的鉛酸蓄電池產業,路途卻并不平坦。行業魚龍混雜,產品魚目混珠,一直都使這個行業的發展背負著沉重的包袱。
為使該行業實現持續、健康、協調發展,從2011年開始,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環保和行政許可等法律法規,對行業發展進行政策引導和調控。
2012年5月11日,工信部、環保部聯合發布《鉛蓄電池行業準入條件》;2012年11月6日,環保部制定《鉛酸蓄電池生產及再生污染防治技術政策》;2013年3月,工信部、環保部、發改委等聯合發布《關于促進鉛酸蓄電池和再生鉛產業規范發展意見》,充分明確了國家對鉛酸蓄電池產業進行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目標。
準入制度對蓄電池的生產流程、設備及自動化程度都做出了明確規定,其主要目的是提升自動化程度,降低鉛煙鉛塵,提高工藝裝備水平,改善鉛污染問題等。
該標準剛推出時,達標企業可謂鳳毛麟角,但實施一年以后,不少企業已經達到準入條件的要求。如今使用新工藝裝備的企業已經很多,并且形成了規范。而隨著行業準入制度的頒布,鉛酸蓄電池行業門檻大幅提高,部分小企業被淘汰,一些大企業通過并購獲得了更快的發展,行業集中度大幅提高,鉛酸蓄電池行業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或者,被裹挾其中的企業最有發言權。“準入制度實施一年后,小企業的倒閉讓市場有了更大的空間。”浙江超威公司副董事長周龍瑞坦言,現在我們企業的發展是并購一些小廠,然后再用統一的標準進行管理。在他看來,如果回收產業能夠加速升級,超威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這家公司2011年企業產值是130億元,2012年增加到300億元,2013年達到約400億元。
經過整合,鉛酸蓄電池行業呈現快速發展,但其低價競爭、產能過剩、公眾對生產企業環境質疑等問題仍然存在,尤其是在回收環節。目前的回收業務還沒有完善的法規,回收渠道分散無序。而如果能在技術和回收制度上加以改進,行業無疑會有更大的發展。
風電行業回暖
“我覺得風電開始回暖了。”業界大佬李俊峰的話,可謂是2013年我國風電行業的真實寫照。
隨著風電項目審批權的下放,以及風電場設備招標的穩步啟動,在經歷了2012年的蕭瑟之后,我國風電行業正逐步走出寒冬。從整機制造商的市場表現來看,雖然也有踟躕不前甚至持續滑落的,但很多參與者都在市場上實現了成功反彈。
以金風科技為例,去年三季度實現凈利潤9526萬元,同比增長383.93%,實現營業收入71.19億元,同比增長19.72%;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1.88億元,同比增長387.97%。全年凈利3.8億元至4.59億元,同比增長150%至200%。
2013年全國風電裝機能量超過7500萬千瓦,發電量達1400億千瓦時,中國風電行業將恢復全球第一的位置。但更讓人欣喜的是,困擾行業許久、讓人頭疼不已且愈演愈烈的棄風限電問題,其破解或將在兩到三年內解決。
面對一直被詬病的棄風限電問題,國家能源局連續下發文件,而相關部門負責人也明確表態稱,正在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推動電力系統的改革,實現風電優先上網全額收購,還將加強對限電比較嚴重地區的研究和運行監管、制定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出臺實施可再生能源電力的配額制,“爭取用兩到三年時間,基本解決限電問題。”
若以上種種能得以順利落地,那就借用一業內人士的話說,“對于風電行業來說,2013年將會是一個拐點,而這種趨勢會在2014年進一步好轉。”
光伏產業現曙光
2013年這一年,對我國光伏行業來說,可謂是船到橋頭,柳暗花明。
從遭遇歐美雙反打擊,深陷產能過剩泥沼,行業巨頭破產清算,到政府扶持政策頻出,中歐達成價格承諾,多數企業出貨量創新高,深陷虧損困境的國內光伏行業,終于開始回暖了。
在一年前,境外上市的9家光伏公司還全線虧損,而去年三季度,多數光伏企業的出貨量都創下了歷史新高,而訂單被搶購一空的盛況也再次上演。
截至去年三季度,這些企業的運營情況趨于好轉,虧損幅度同比大幅收窄,而國內上市的光伏公司也大部分實現了業績增長。航天機電實現凈利潤2億元,海潤光伏實現凈利潤3400萬元,東方日升亦扭虧為盈,盈利5000萬元。
受益于組件成本的下降,多家光伏企業業績都已好轉,而向下游延伸的光伏制造商們,更是在太陽能電站業務上獲益頗多。建電站,做系統,提供一站式能源解決方案,似乎已是大勢所趨。同時,由于歐洲市場持續萎縮,不少公司已將其業務重心轉移到了中國、日本、美國,以及南非和印度等極具潛力的太陽能市場。
2013年,也被稱為光伏產業的“政策年”。7月15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將光伏產業發展提升到國家層面進行討論并出臺《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此后,短短數月時間,十多項細則相繼推出,從各個環節,以前所未有的決心與力度,推動國內光伏應用和行業轉型升級。
但無論如何,這也是光伏行業的是非之年,而這,從企業高管的頻繁更迭上可見一斑。昔日巨頭施正榮敗走麥城,海潤光伏一天內三高管辭職,光伏大佬彭小峰轉身改當電商……讓人不免唏噓。
ABB中國區換帥
2013年歲末,ABB集團宣布,從2014年1月1日起,顧純元將擔任其北亞區及中國負責人,這被解讀為ABB將由其機器人專家來掌舵中國市場。
隨著ABB在華業務的不斷增加,其員工人數已達到創紀錄的1.9萬人,占其全球員工人數15萬人的12.7%;而其在華銷售收入2012年也達到52億美元,占其全球銷售收入390億美元的13.3%,這一驕人的市場份額與其競爭對手相比,可謂遙遙領先。
中國正處于傳統生產、制造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全面發展智能生產和制造是打造制造強國的必然要求。所謂“智能制造”,在顧純元看來,是一個涵蓋產品、解決方案和技術的整體概念,包括傳感器、運動控制、電機、變頻器、機械、分布式系統、操作界面、人機界面、服務。他認為,在能源效率、智能生產與制造方面的創新技術和解決方案能夠滿足企業在節能減排、產業升級方面的需求。
因此,顧純元掌舵ABB中國帥印后,智能技術智慧跨越牌則極有可能是其重要抓手。他1989年加入ABB,長期在ABB歐洲和亞洲工作。在工業機器人和工業自動化領域是全球公認的行業專家。由此看來,ABB提出的智能技術智慧跨越將是其在激烈競爭勝出的不二法寶。
[page_break]
分布式發電迎來春天
自2013年7月國家發改委發布《分布式發電管理暫行辦法》后,《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分布式光伏發電實行按照電量補貼政策等有關問題的通知》等,一系列密集出臺的政策頗讓人眼花繚亂,而其速度及內容均超乎預期。
此前,由于政策失衡、手續麻煩、融資困難,分布式光伏的處境十分尷尬,截至2012年底,分布式光伏僅占國內裝機總量20%不到。根據10月底能源局發布的《關于征求2013、2014年光伏發電建設規模的函》,我國將在2014年新建總量達12GW的光伏發電項目,其中8GW都屬于分布式,這也意味著,未來分布式才是光伏發電的重心。
有分析認為,分布式光伏的崛起對中國光伏市場來說不僅僅是裝機方式的改變,還是整個商業模式的革命,電站融資渠道、建設模式、運維方式、電站交易等都將發生巨大變化。
但一個客觀事實是,盡管分布式光伏發電熱熱鬧鬧,但企業卻顧慮重重,投資者也是猶豫不決,頗有雷聲大雨點小之感覺,觀望氣氛濃厚,真正落成的項目不多。
事實是,雖然各項《意見》、《方案》、《修訂案》等政策相繼出臺,分布式補貼和管理細則也日漸清晰,但仍未形成可操作的商業模式,也就是盈利模式。若終端用戶消納的不確定性,電站完工后產權的風險性,終端用戶消納的持續能力等三個問題不能清晰地解決,分布式發展恐怕仍難有實質進展。
三年淘汰低效電機
2013年,工信部和質檢總局發布《全國電機能效提升計劃(2013~2015)》,該計劃將帶動近千億元的高效電機及相關設備的市場需求。
《提升計劃》確定了加快推廣高效電機、淘汰低效電機、實施電機系統節能技術改造、實施電機高效再制造和加快高效電機技術研發及應用示范等方面的主要任務,提出了加強組織協調、加大政策支持、加強監督檢查、推進合同能源管理、加快標準體系建設、加強技術支撐服務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事實上,雖然電機節能工作近幾年一直在不斷推進,但其中卻存在不少阻礙和困難。而對電機系統節能還存在的不少誤區,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電機系統節能工程的開展,使得工程實施相比其他節能工程進展緩慢。
電機及系統節能是各國政府公認的具有極大節能潛力的領域。雖然我國電機能效水平逐步提高,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具有較大差距。按照GB18613-2012標準,我國目前生產和在用電機多為低于標準規定的3級能效電機,其平均效率為87%,而發達國家早已推行的高效電機效率已達到91%以上;從電機系統看,因匹配不合理、調節方式落后等原因,電機系統運行效率比國外先進水平低10~20個百分點。
因此可以說,我國電機及系統節能空間巨大。有分析認為,整體提升電機系統效率5%~8%,年可實現節電1300億~2300億度。
而推廣高效電機,也將給相關企業帶來巨大的商機。若能抓住機會,南陽防爆集團、江特電機、大洋電機、方正電機、臥龍電氣、東方電氣、上海電氣等企業都將從中獲益。
上市公司業績喜憂參半
2013年,雖有產能過剩的隱憂,電氣行業的發展還算平穩,大部分企業都有增長,但也有不少上市公司的表現差強人意。
從主要統計的產品看,1~11月,我國電工行業主要產品產量有升有落,其中電站水輪機增速較快,為32.15%,其次是燃氣輪機增長7.51%,而電站鍋爐的下降幅度較大,為10.9%。
快速下滑的市場,直接影響了相關上市公司的業績。以杭鍋股份(002534)為例。因為鍋爐行業競爭加劇,鍋爐產品的毛利水平下降,公司去年前三季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降42.68%,2013年凈利潤比上年同期下降約30%~80%,而上年同期該公司盈利33878.36萬元。
虧損的還有天威保變(600550)。該公司2013年1~9月份虧損22.02億元。同時,由于新能源產業市場萎縮、產能過剩、產品價格走低等情況仍未明顯好轉,收入成本倒掛現象嚴重,2013年仍然虧損。而由于集團重型機械業務經營虧損,上海電氣(601727)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也同比下降了39.45%。
也有不少公司,如穩定發展的東方電氣。該公司去年1~9月發電設備產量達到2412.85萬千瓦,新增訂單282億元人民幣,其中,清潔高效發電設備營業收入同比略增0.47%,新能源收入同比減少16.99%。
特變電工前三季度也實現了營利雙收。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91.84億元,同比增長29.8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10.25億元,同比增長29.48%。此外,長城電工(600192)去年前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269.9萬元,同比增長了69.20%。
南陽防爆擎出“首臺套”
2013年10月13日,由南陽防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英國PPI公司聯合研制的5.5萬千瓦、3.2萬千瓦節能環保型輕型汽輪發電機通過鑒定。
專家給出了“南防集團研制的55兆瓦(5.5萬千瓦)、32兆瓦(3.2萬千瓦)發電機,效率高,重量輕,振動小,噪聲低,安裝維護方便,發電機主要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評價。
近些年來,在有關媒體和業內有識之士的呼吁下,“給國貨以更多的市場機會!”逐漸形成國人共識乃至國策,跨國公司的超國民待遇逐漸取消,一個相對公平的市場環境也悄然而至。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一些如南陽防爆等本土品牌企業苦練內功,知難而進,正在或已然躋身國際先進制造商行列。
需要強調的是,這次南防集團的“首臺套”不是國內用戶,而是穩坐當今世界電氣制造巨頭前兩把交椅的美國通用電氣和德國西門子公司。這標志著南防集團已經成為中國輕型汽輪發電機行業的引領者。
南防集團這次新開發、幾乎為世界首創的節能環保型輕型發電機代表著小容量發電機的發展方向,可廣泛應用于石油、煤礦開采領域、分布式能源領域等。有熟悉行業情況的人士預測,按照南防集團現有的市場拓展能力計算,這款新品的年銷售量約120~150臺,其產值約5億元,利稅可達1億元。
除了上述這些潛在的經濟效益,其社會效益更是不可忽視的。
首先,這款產品可以替代進口,改變我國輕型高效發電機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能為使用國貨的用戶節省采購成本約三分之一。
其次,提升了我國輕型發電機的設計制造水平,推動了產品轉型升級,這給本土品牌企業帶來的鼓舞作用彌足珍貴。
與此同時,由此款產品衍生出來的60Hz高速發電機、防爆發電機、船用發電機可與國內主機廠配套出口,可提升我國發電設備的國際競爭力。
此外,這款輕型大電機適用于天然氣、煤氣的回收,既減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又增加了能源,對環境保護做出了貢獻;對支持國家制定輕型發電機能效標準,發電機行業制定高效率節能環保型發電機產品標準提供了寶貴依據,推動了發電機行業的技術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