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13-12-06 13:47 來源:東方早報
“安卓之父”魯賓稱已醞釀十年,“是時候商業開發了”
谷歌Android之父安迪·魯賓。
電商巨頭亞馬遜用無人機送包裹的計劃已經讓人匪夷所思,但谷歌打算更前一步——或許有一天你會見到一個機器人開著谷歌無人汽車到你家門口送東西。
當地時間12月4日,《紐約時報》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過去半年中,谷歌已經收購了7家科技公司用于研發機器人項目,背后的推手正是谷歌Android(安卓)之父安迪·魯賓(Andy Rubin),這些機器人將主要針對制造業市場,而非消費市場。
谷歌首席執行長拉里·佩奇(Larry Page)通過社交網絡Google+確認了上述消息,并稱現在談論成敗還為時過早,但自己已經等不及了。
《紐約時報》稱,谷歌并未透露投資規模,意味著這并非一個玩票項目。
“登月般的驚喜”
今年3月,魯賓宣布辭任谷歌Android團隊負責人一職,魯賓的意外離職讓外界一度猜測是否因權力斗爭而離開。當時,佩奇就稱,谷歌Android業務已擁有一個強大的領導團隊,所以魯賓決定是時候交出權力,開啟谷歌新篇章,并希望魯賓能帶來“登月般的驚喜”。
誰也沒有料到魯賓帶來的驚喜居然是機器人項目。
《紐約時報》稱,在過去的半年中,谷歌收購了包括日本公司Schaft在內的7家有關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創業公司,還有Industrial Perception、Meka、Redwood Robotics、Bot & Dolly、Autofuss和Holomni。這些公司已經可以開發出制造一個靈活機器人所需的技術,但魯賓表示,正在尋求更多的收購。
知情人士稱,谷歌并不打算將這些機器人投入消費市場,而是瞄準了制造業,例如電子裝配工作,并希望與亞馬遜等公司在零售業展開競爭。按照專家們的說法,從工廠到裝配,運輸貨物,再到消費者手中,這個環節中的部分可以由機器人完成,這也比較現實。
雖然像通用電氣這樣的公司早已使用機器人,亞馬遜此前也用機器人來協助倉庫管理,富士康也計劃在工廠里提高機器人工作的比例,目前也不清楚谷歌的機器人到底領先在哪些領域,但可以肯定的是,谷歌并不急于推廣應用。
科技網站CNET發表文章稱,如果用機器人來裝配電子產品,包裝產品,或是在倉庫搬運貨物,其成本可能非常高昂,富士康的智能手機機器人和亞馬遜的機器人包裝工都是很好的例子。文章說,這些工作雖然和機器上的齒輪一樣微不足道,但如果用機器人取代人工,那就意味著工人們只能另謀出路——這是科技發展給我們帶來的最常見的困境。但文章還說,如果谷歌的抱負不只是局限在制造、包裝和運輸等領域,也沒有什么值得大驚小怪的。
魯賓稱,像任何登月計劃一樣,必須考慮時間因素,“我們需要足夠長的跑道,以及一個十年愿景。”
值得注意的是,機器人項目的想法并非源自佩奇,而是魯賓本人。《紐約時報》稱,魯賓說服了谷歌創始人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和佩奇,二人拿出了谷歌的資金支持他。
機器人工程師魯賓
事實上,魯賓在開發Android之前,就與機器人有著很深的淵源,因為其職業生涯就是從機器人工程師開始的。
1986年至1989年,魯賓在德國卡爾·蔡司公司擔任機器人工程師,之后加入蘋果也是擔任制造工程師,“一直以來,我將自己的愛好發展成事業,這是世界上最棒的工作。作為一名工程師,一個喜歡搗鼓東西的人,你開始思考你愿意為自己制造什么東西。”
魯賓以雨刮器為例,稱試圖創造這種系統的一個樣本,這種雨刮器可以在下雨時自動工作,與佩奇提出的構想一脈相承——主張技術應該推廣到各個領域,減少人類單調而重復的工作。
魯賓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稱,對于機器人項目的可行性,已經考慮了十年,直到最近才覺得這些技術已經夠成熟,可以進行商業開發了,但目前還沒有決定機器人項目是在谷歌內部新設一個團隊,還是交給一家獨立的公司。
盡管目前魯賓收購的這些機構已經可以組裝出靈活的機器人,如機器人的移動和肢體動作等硬件上的問題已經得到解決,但仍有不少技術需要克服,例如在軟件和傳感器領域。
谷歌近些年已經開發了五花八門的新奇玩意,包括已經問世的谷歌眼鏡,以及正在開發中的無人駕駛汽車,但目前都未確定明確的市場。魯賓自己也說,對目前的電子產品領域不太滿意,因為太復雜,希望機器人可以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