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13-08-07 14:50 來源:南方日報
深圳雷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開始使用工業機器人,有效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圖為雷柏的工業機器人生產線。
2002年成立的深圳雷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雷柏”)是無線外設技術專家,2010年開始使用工業機器人,工人數量從2011年最高峰時的2800人降至2012年的1300人左右,如今工人數量已降至1000人左右。
雷柏副總經理鄧邱偉近日告訴記者,公司近期又從瑞士ABB和日本安川電機(YASKAWA)購買了幾臺工業機器人,未來將根據項目需要不時少量增加工業機器人。
并非讓機器人完全代替工人
據鄧邱偉介紹,雷柏2008年起曾自己做非標自動化設備來改進生產,不過一度面臨兩個巨大的困擾:一是換一個機種或另一種產品就需要換掉整條生產線;二是這批非標設備的精度、信耐性不夠,有時要花兩三天去維修機器,這對工廠來說是很嚴重的挑戰,會延誤交貨周期。
2010年,雷柏注意到工業機器人可以很好地完成焊接、打磨等工作,汽車產業已經使用較多,于是雷柏也考慮用標準化的工業機器人代替原有自動化設備。鄧邱偉稱,這個決定是因為工業機器人精準度、信耐性好過原有設備,而且絕大部分設備可以重新利用,看似工業機器人投入較大、回收成本的時間比以前長,但從另一個角度卻是縮短了投資回報周期。
深圳雷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浩在接受本報采訪時稱,雷柏從2008年就開展工業自動化工作,2011年底決定大量使用工業機器人,截至2012年已引進了70余臺小型工業機器人。引入工業機器人后,以前4個人的工作量一個人就可以完成,不僅生產效率提高,成本降低,而且優化了生產、提高了產品質量。
在曾浩看來,人工成本的上升其實不只是生產成本提高的問題,更深層次的問題是工人流動性、工人心態變化帶來的一系列管理和品質方面的問題,因此雷柏從最重要的項目開始逐步使用機器人。“在我們的第一期項目中,只要一個工業機器人可以取代3個或以上人力,我們就一定會使用機器人;未來,只要一個工業機器人可以取代一個人力,我們就會選用機器人。”
記者了解到,目前雷柏的工人與工業機器人搭配的工作狀態還在不斷改善,比如原先8個人的純手工生產線,現在變成一個機器人加一個自動化設備和兩個工人。
”鄧邱偉告訴記者,如果希望讓機器人全部取代工人,整個投資會是現在的10倍,這不是合適的選擇。未來,雷柏希望在在產量和營業額提升的情況下,將工人數量保持在800人至1000人左右,根據項目需要適時增加新的工業機器人。
用好工業機器人需要的不僅是資金
由于對精準度、信耐性較高,雷柏使用的工業機器人全部來自世界機器人巨頭ABB和安川電機。與多數企業不同,雷柏擁有自動化背景,擁有自己的產品設計團隊和工廠,有較強的實力將一臺空白的機器人改裝到適合自己使用。
“我們的考慮是寧愿多投入一些購買最好的機器人,避免造成可能發生的損失。”據鄧邱偉介紹,公司購買的機器人都是空白的,雷柏擁有一個20余人的自動化團隊,可以編寫適合需要的程序,可以完成機器人周邊配套自動化設備的設計、開發,公司自有的模房可以生產這些設備。
如組裝鼠標時需要上板,將板子放在固定的位置讓機器人抓取,上板的機器、抓取的工具都是雷柏自己做的,如鼠標撕保護貼,撕的夾具和機器氣動設備都是雷柏自己完成的,工藝過程也是依靠雷柏自身。
值得關注的是,雷柏在設計產品的過程中就要求產品要適合自動化生產。雷柏的優勢在于產品的創意、設計都由自己的專業團隊完成,這可以保證設計出的產品適合自動化生產。比如鼠標生產過程中如果設計成用打幾顆螺絲來安裝,這部分工作對機器人來說比較復雜,難度很高,于是設計時就改成卡扣的結構,機器人壓一下就可以完成,卡扣卡上后再加兩個壓柱,這樣產品的可靠性與擰螺絲是一樣的。
鄧邱偉認為,之所以現在工業機器人還沒有全部普及,其實最關鍵的并非資金問題;其次是有的企業即使有錢購買一堆機器人回去,但沒有足夠強的整合和集成的能力,就很難將機器人用好。
他表示,對于應用工業機器人的企業來說,最缺的并非編程、設計周邊設備的工程師,而是能夠集成這些事情來用工廠管理的有經驗的人。記者了解到,雷柏計劃嘗試把在工業機器人方面的系統集成概念共享,希望能幫助中國想用工業機器人的企業,未來不久或將公布相關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