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13-08-02 10:45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索尼、夏普等日資電子巨頭的沉沒為日本企業敲響了警鐘,無法依靠高水平的技術來擴張業務或增加利潤是目前日本企業普遍遇到的困境。
日本政府發布的2012年度《制造業白皮書》顯示,過去10年,中國企業部門的研發開支增長約900%,而日本企業的研發開支僅增長10%,增速在主要國家中位居倒數第一。
歐姆龍全球戰略本部長宮永裕認為,日本企業要擺脫困境必須提前預知需求,并針對性地作出戰略調整,“因此歐姆龍并不打算涌入紅海,而是選擇細分領域去深耕細作”。
近年來,自動化控制及電子設備制造廠商歐姆龍致力開拓中國和東南亞市場。在歐姆龍看來,勞動力成本的上漲為工業自動化設備帶來了商機,公司計劃開發更多本土化的產品并擴大銷售網,使歐姆龍在新興國家銷售額增加約3成,到2014年3月達到2200億日元。
在歐姆龍集團CEO山田義仁看來,中國制造業的兩極分化程度正在加大。一部分是像臺灣鴻海精密工業集團這樣的大企業,它們引入最先進的機器人設備,在全球開展業務;另一部分則是食品和服裝等領域的骨干中小企業。“在中國,我們有向鴻海等大型企業的工廠提供最先進的工業自動化設備,但實際上我們約九成的中國客戶是食品、服裝等領域的本地骨干中小企業。這些企業沒有引進大型設備的資金實力,因此需要投資少、效率高、節省人工的低成本自動化技術。”山田義仁說。
據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6月,全國17個地區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平均調增幅度為17.6%。受勞動力成本上漲影響,近年來沿海地區的制造企業開始把工廠轉移至人工更為低廉的東南亞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