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13-06-28 09:41
2013年6月23日,中國數字農村網在北京市瑞正園農莊舉辦了“美麗中國·智慧三農”發展論壇。國家部委領導、農業專家學者、金融業專家、投資人、中國三農集團、中國數字農村網高層領導,以及各界關心關注三農人士,共計500余人出席了本屆論壇。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突出位置,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中央一號文件已連續十年聚焦三農,在三農發展越來越重要的今天,如何實現三農產業的又好又快發展已經成為廣大三農人士普遍關心的問題。
在本屆論壇上,國務院參事、中國民營經濟促進會會長任玉嶺做了題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主題演講。在演講中,任玉嶺參事重點講解了美麗中國建設和當下中國三農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指出了發展智慧農業有利于農業發展、農民增收,有利于促進美麗中國的建設。
建設美麗中國,發展智慧農業迫在眉睫。本屆論壇重點圍繞智慧農業展開討論。“智慧農業”就是充分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成果,集成應用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物聯網技術、音視頻 技術、3S技術、無線通信技術及專家智慧,實現農業可視化遠程診斷、遠程控制、災變預警等智能管理。通過現場觀看視頻,與會領導及嘉賓對發展智慧農業給予了高度的肯定,并對智慧農業的發展提出建設性意見。
隨著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技術的日臻完善,智慧農業作為農業科技領域的絕佳代表,從幕后走向了前臺。溫濕度感應、自動光照、智能灌溉……農民只需要一臺電腦甚至一部手機,就能掌握田間地頭分分秒秒的變化。接下來讓我們來一起到各省各地看看智慧農業發展盛況
計算機智能溫控黔南“鳥巢”大棚投用
6月22日,黔南州規模最大、集餐廳、茶樓、垂釣、綠化、無菌組培育等農業觀光旅游與餐飲娛樂為一體的鳥巢式智能溫控大棚在獨山縣基長鎮秀峰村投用。
據了解,該項目由貴州綠春緣有機農業產業管理有限公司聘請貴州農科院、華南農業大學等專家,,結合自然界中鳥巢和蜂巢的結構原理建設,建立主體為13000平方米鳥巢溫式大棚,首期投資2億元。
據介紹,鳥巢式大棚與傳統大棚相比較具備四大優勢:即抗災力強,經測試,溫室每連接點的平均負載達180公斤以上,可抗每小時118公里的大風襲擊。
此外,這種大棚采取智能控制,通過計算機的運行,把預先設定的最佳參數與環境參數進行比較運算,使整個育苗過程實現智能化、自動化,既不受季節影響,又能夠節省大量的管理用工。成本低、出苗快、收益高,充分利用空間發展立體種植,土地利用率大幅提高,較普通平面種植提高6—10倍。大棚采取工廠化非試管快繁技術,每畝產值可達33萬元,畝純收益近10萬元,較傳統平面育苗收入翻近7番。
通州運用物聯網技術,打造智慧新農城
隨著物聯網產業的日益興起,三農產業的繁榮發展,智慧農業必將風生水起,為中國的三農產業發展開辟一番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