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13-05-29 17:25 來源:中國科學報
北京交控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我國首套列車自動控制系統成功應用于地鐵亦莊線。
作為城市軌道交通的“神經中樞”,CBTC(列車自動控制系統)是保證列車魚貫而行而不發生追尾的關鍵,也是整個行業的技術制高點。過去十年間,國內幾乎所有的CBTC系統與設備都需依賴進口,而如今,這種尷尬局面終于被打破。
為了給中國的軌道交通安上自己的“大腦”,北京交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交控科技)基于10多年的技術攻關,終于研制出國內第一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BTC系統樣機,并成功實現了產業化。
交控科技總裁郜春海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核心技術基礎理論研究、研發、中試,直到示范應用級產業化,交控科技始終踐行一條基于“政、產、學、研、用”模式的自主創新路徑。
“系統規劃對產業創新至關重要,這也好比打造一個現代透明廚房,只有搭建堅實、高品質的流水生產線,才能做出高品質且味道恒久的美味佳肴。”郜春海說。
核心設備國產化
走過40多年歷程的北京地鐵,核心設備系統實現國產化還是最近三年的事。
繼亦莊線、昌平線、房山線自主創新示范運營后,交控科技又連續拿下14號線、7號線的CBTC信號系統大單。我國因此也成為繼德國、法國、加拿大之后,第四個成功掌握該項核心技術并開通運營的國家。
郜春海告訴記者,交控科技依托北京交通大學的核心技術成立,也是國內第一家且唯一一家掌握CBTC信號系統核心技術的高科技公司。
此前,中國的城市軌道交通市場乃至國際市場,一直是“三國鼎立”,法國的阿爾斯通、德國的西門子和加拿大的阿爾卡特壟斷絕對份額。
“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影響了國家的戰略安全,特別是重大基礎設施。”郜春海說,中國創造的城市軌道交通列車自動控制系統則一舉打破了國際壟斷。
據介紹,擁有自動駕駛、無人折返和安全運營三大里程碑式功能的CBTC國產系統,與此前引進國外的同類產品相比,具有安全、高效、準點、舒適、節能和更人性化等特點。同時也解決了CBTC系統所涉及的高密度動態追蹤間隔控制、速度安全防護控制、高精度列車安全定位、功能安全數據雙向通信、安全計算機設計等五大制約國內軌道交通信號技術發展的技術難題。
郜春海稱,交控科技還將繼續致力于建立一個符合高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和磁懸浮三大領域的列車運行控制系統技術和產品體系,面向公眾提供高效、可靠、低耗能的軌道交通控制設備,并針對產品提供優質、全面的技術支持服務。
確保全生命周期安全可靠
軌道交通CBTC信號技術的研發、工程化和產業化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巨型系統,可以說,就算從原理上解決了CBTC系統技術難題,也不等同于該系統在工程上就能夠保證安全可靠。
在郜春海看來,這樣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技術,要想控制住每個環節的風險,就必須保證每一個細節都“可追溯、標準化、安全可靠”。
為此,“現代透明廚房”的理念應運而生。
“我們要讓進來吃飯的人都知道我們的飯菜是怎么做的,這樣他們才會對我們信心百倍。”郜春海說,“只有建成了具有嚴格的操作規程,并且管理到位的現代透明廚房,你炒的菜才可能是衛生的。”
為了讓“廚房”精益求精,郜春海的心里始終繃著一跟弦——打造基于全生命周期的風險控制管理體系,這也是“廚房”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為此,郜春海讓技術團隊中的每個人都將自己的工作編成一個個的流程和標準,再加上由合適的人執行,實現了安全管理和風險控制。
“即使你很高明,能看到五步之外,那也請把每一步工序和流程都寫出來。”郜春海說,“這樣做會很慢。但是,你的工作流程化之后,只需要花10%的精力就可以做90%的工作。”
在郜春海看來,科技企業的管理者更應該學會“分解法”,對風險的可控性進行科學的分析,對工作的流程進行科學的分解,當一件風險大的大事被分解成100件風險小的小事的時候,科研項目的難度就可能降低到學生或較低技術級別員工可以操控的層次。
郜春海再次強調,只有“政、產、學、研、用”各個層面都準確定位,不同階段由不同主體負責,并且結合每個階段、每個主體自身實際,制定出嚴格、規范的流程和制度,大家建立起一個透明的“廚房”,這樣才能推動企業自主創新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