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13-03-18 10:3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3月15日電 《朝鮮日報》中文網15日發(fā)表文章稱,中國的“民工荒”并不是最近才出現。上世紀90年代也曾出現過這種現象,所謂“窮則變、變則通”,中國制造企業(yè)開始尋求對策。他們將目光轉向可代替高工資人力的機器人。
文章摘編如下:
每年年初,中國東部沿海地區(qū)的制造業(yè)基地就會面臨“民工荒”。來自農村的勞動者回鄉(xiāng)過節(jié)后不會急著返回,所以招人比登天還難。今年2月末,浙江省臺州一家中小企業(yè)的管理人員在工廠門口列隊歡迎假期結束后正常上班的勞動者,并向他們行90度大禮。“民工荒”并不是最近才出現。上世紀90年代也曾出現過這種現象。
但是,所謂“窮則變、變則通”,中國制造企業(yè)開始尋求對策。他們將目光轉向可代替高工資人力的機器人。中國國內率先使用機器人的是外籍合資公司的工廠。生產空調壓縮機的上海日立工廠2011年引進34臺機器人后,減少了111名生產工人。現代汽車在中國的合資企業(yè)北京現代最新工廠也在車體結合、噴漆等生產線上部署了多臺最新機器人。
中國國內企業(yè)中利用機器人的企業(yè)也逐漸增加。中國本土汽車制造商比亞迪汽車公司2009年從瑞士跨國企業(yè)ABB引進了13臺汽車噴漆機器人,開啟了機器人生產時代。在手機領域猛烈追擊三星電子的華為和中興也從2011年開始在生產線上使用機器人。向這些公司提供機器人的廣東省一家中國企業(yè)預測今年的機器人供貨量將達去年的3倍。
生產蘋果iPhone手機的全球最大代工廠商富士康今年春節(jié)假期過后沒有再像過去那樣忙著招聘新員工,這也和引進機器人有一定關系。富士康在中國國內的14家工廠共聘用了120多萬名工人,該公司計劃在2014年之前引進100萬臺機器人,代替現在的人力。中國用工人數最多的富士康的改變很有可能成為一種催化劑,開啟中國制造業(yè)的機器人時代。據國際機器人聯(lián)合會(IFR)統(tǒng)計,中國國內制造企業(yè)擁有的機器人數量從2005年的7000臺增加到去年的10萬臺,7年里增加了13倍。
從經濟學角度看,人力短缺和工資上漲會動搖中國作為“制造業(yè)大國”的地位。但中國開啟機器人時代會改變這種判斷。這對苦尋新增長動力的韓國企業(yè)來說是一個新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