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13-01-22 15:20 來源:中國工業報
“中國外貿仍面臨許多不確定因素,但總體分析,2013年的進出口走勢可能還會略好于2012年。”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綜合統計司司長鄭躍聲日前指出。
環球市場集團市場總監魏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2012年海關總體數據有所回暖,制造企業也應當在貿易思維、貿易方式等方面繼續積極作出改變,不能把目光局限在生產上,還要考慮物流配送、渠道建設、品牌駕馭等方面的問題。如果企業還是甘心充當別人的加工廠,那是沒法掌握產品定價權的。
高端產品仍依賴進口
海關最新進出口數據顯示,以液體氫氧化鈉、食品級冰醋酸、檸檬酸三個產品為例,2012年1~11月份,進口液體氫氧化鈉平均價格為4640.2美元,出口價格為388.9美元;進口食品級冰醋酸平均價格8557.7美元,出口價格為851.2美元;進口檸檬酸平均價格為5011.5美元,出口價格為1001.8美元。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信息與市場部副主任祝窻告訴記者,上述數據表明,我國企業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能力不強,先導性高技術領域科技力量薄弱,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較慢,高端產品依賴進口。目前,我國生物醫藥級的產品基本依靠進口,出口的很多都是低端產品。
“出口制造企業如果沒有高附加值的產品,將永遠在產業鏈的低端。跟著別人做,學著別人做,絕對沒有出路。”一紡織企業負責人表示。
價格戰不再是靈丹妙藥
環球市場集團近期發布的《GMC年度盤點——中國制造的2012調研報告》指出,受訪的近1000家制造企業中(其中82.5%的受訪企業為GMC優質制造商聯盟會員),33.5%的企業表示2012年企業出口總額較2011年有所增長,35%的企業表示基本持平。
中山市迪克力照明電器副總經理黃秀娟表示,2012年間,企業外貿相比往年明顯改善,總營業額與2011年相比,增長將近50%。
黃秀娟提到,目前研發已經成為制造企業突圍全球市場的重要手段。“如果企業生產的產品大家都有,那是市場定價,但如果產品是自主研發,那企業就可以自己掌握定價權,對買家后期推廣也更加有利。”
這在環球市場調研報告中可見一斑。報告顯示,2012年間,以價格作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僅占12.8%,低于產品質量(約41.9%)和技術研發(約14.0%)。
“如果企業只是生產,做來做去都是別人的東西,那肯定沒有核心競爭力,只有研發設計,提供高質量產品,才能真正提高產品附加值”。廈門納絲達無紡布總經理陳壇祥表示,“當前經濟形勢下,企業不能再打‘價格戰’了”。
終端市場成關注重點
除了調整發展戰略,逐步將企業從價格戰和人海戰術中抽離之外,后金融危機時代中,中國制造企業也開始逐漸注重終端市場,由市場引導企業生產。
廣東易事特電源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涉足國際市場。近年來,易事特開始格外注重新興市場。總經理助理占斯亮表示,經濟形勢有變的情況下,企業應及時轉變營銷思路。“同時,企業應該根據當地市場的具體情況調整產品策略,不能讓市場適應產品,而要讓產品主動適應市場!”
杭州華普永明國際市場部部長何筱華持相同觀點。2012年間,華普永明為滿足俄羅斯、迪拜等氣候極端的市場需求,特別推出模組化系列產品,該組產品在極其寒冷的俄羅斯和極其炎熱的迪拜均可正常運作,因此備受歡迎。
“現在,制造企業不能再簡單地賣產品,而要主動為客戶量身打造解決方案。迎合不同市場的需求,提供符合條件的產品,才能真正為買家認可和接受。”
新興市場是增長動力
根據環球市場的調查,將近六成的出口制造企業相信2013年企業出口會有所增長。受訪的將近1000家制造企業,認為有所下降的企業僅有8.4%。
報告顯示,在各行業、各類別接受調查的企業提及的重點出口市場中,很顯然,北美、歐盟地區依然是重中之重。而東南亞地區異軍突起,獲得大多數行業的青睞。此外,中東市場也是五金建材、汽配、家具行業的重點區域,拉美地區得到汽配、家居用品行業的重視,非洲市場在機械與設備行業頗受重視,日韓地區則得到服裝行業的重點關注。
從行業預期來看,燈飾、家電、電子、汽配、五金建材、家具行業企業對2013年出口增長的預期均高于總體預期。其中,燈飾行業以75.0%的預期增長高居第一。相比之下,家居用品、機械與設備、服裝三大行業對2013年預期相對保守。
“傳統市場方面,美國經濟已經有了復蘇的跡象,歐盟國家雖然還處于歐債危機的漩渦中心,需求不振,但畢竟保存一定的實力。新興市場方面,俄羅斯、南非、巴西、東南亞市場的表現也較為突出。這與環球市場國際電子商務平臺監測到的數據是一致的,2012年間,來自美國的詢盤同比超過60%,新興市場方面,來自俄羅斯、巴西買家的詢盤數增長也都超過100%,這些都可能成為未來中國制造出口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魏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