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11-06-14 15:11 來源:和訊
在艱難的熬過了金融危機的沖擊后,中國制造工業上千家工廠正遭遇一種新的隱蔽威脅。
一種名叫“Stuxnet”的超級計算機病毒,開始控制被感染的工廠,并造成生產事故或停工,專家表示,病毒的大規模爆發可能影響中國經濟復蘇前景。
超級工廠病毒圖解
該病毒專門攻擊工業系統中采用西門子公司生產的SIMATIC WinCC監控與數據采集 (SCADA) 系統的設備,病毒目前通過極其隱蔽的技術手法快速傳播,同時對感染的工業設備進行重編程,奪取控制權后實現對工業生產關鍵設備的自毀或破壞。
據瑞星這家中國計算機安全公司透露,“Stuxnet”是全球首個能攻擊現實世界的病毒。中國大陸目前已經有上千家中國工廠以及一些大型工業行業的龍頭企業已經遭受攻擊破壞,但它拒絕透露客戶名單。由于中國制造工業廣泛采用西門子公司的控制軟件系統,因此潛在威脅難以估計。
一位要求隱去姓名的專家表示,根據“Stuxnet”的行為研究發現,其有別于過去的計算機病毒,原因在于,過去的病毒只用于竊取資料或者破壞數據,而“Stuxnet”有著極其嚴格的攻擊目標和行為準則,可能是帶有某種政治意圖的超級武器。
Stuxnet秘密身世——天生的工業殺手
最早遭受“Stuxnet”攻擊并大規模爆發的地區是伊朗。
一份“Stuxnet”病毒感染量統計數據顯示,伊朗是“Stuxnet”突然爆發并遭受攻擊數量最早最多的國家,由于伊朗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國家,對全球的互聯網接入有非常嚴格的措施,數據在統計意義上來說有顯著意義證明該病毒的傳播性是精心策劃的,顯然“Stuxnet”在伊朗的發作是有備而來的,它繞過了數層物理安全防范。
Stuxnet病毒感染量統計數據
伊朗工業部門的信息技術官員馬哈茂德•阿勒阿伊曾對伊朗媒體表示,隸屬伊朗工業部門的3萬臺電腦已經被該病毒感染,病毒將許多伊朗工業系統的機密數據傳至國外。阿勒阿伊稱,這是一場針對伊朗的網絡戰。
“Stuxnet”這種超級病毒,不僅造成伊朗全國6成以上個人電腦感染了這種病毒,更可能是導致了伊朗核電站推遲發電計劃的元兇。
一位工業計算機專家表示,“Stuxnet”的編寫者非常精通工業控制過程并予以手術刀式的攻擊,從而使得系統自行損壞,這是一般計算機病毒編寫者所難以企及的,這表明Stuxnet顯然有能力毀滅伊朗制造核能力的關鍵工業設備。
伊朗布什爾核電站位于伊朗南部港口城市布什爾附近,設計裝機容量1000兆瓦。核電站建設項目始于上世紀70年代,在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后中斷運作。1996年2月,布什爾核電站在俄羅斯的幫助下開始復建。2009年2月底,核電站進入測試運行階段。
雖然,伊朗核電站的項目經理默罕默德•賈法里此前表示,核電站的主要系統沒有受到該病毒影響,只是一些核電站工作人員的個人電腦感染了病毒。但此說法受到廣泛懷疑。
德國GSMK公司首席科技官則透露了一份數據,數據顯示Stuxnet病毒大約在2009年1月左右大規模感染伊朗國內相關計算機系統,他推測Stuxnet目標對位于伊朗納坦茲的鈾濃縮工廠以及相關設施發起攻擊是大概率事件。而據“維基解密”網站爆料,2009年7月伊朗的納坦茲鈾濃縮工廠曾發生“嚴重”核事故,不明技術原因使得伊朗濃縮鈾產量離奇下跌。
事件之后,這個由俄羅斯興建的核電站在今年也突然未能如期運作,原計劃2010年8月核電站反應堆計劃開始裝載核燃料,10月正式發電。令人意外的是,伊朗當局當時對外宣布由于“酷熱天氣”原因,核電廠需要押后全面運作。相關專家認為,核電廠顯然是因突發性技術問題而延誤運作。
以色列記者羅納•伯格曼曾撰寫《與伊朗的秘密戰爭》一書。伯格曼在書中透露,如果不是美國和以色列方面早已發動了旨在遲滯伊朗核項目的“秘密戰爭”,否則伊朗的核武研發項目早已實現了突破。
書中列舉,以色列曾通過歐洲公司向伊朗出售一些工業變電器,通過某種操控該設備能在瞬間產生數萬伏高壓電。而在過去幾年中,伊朗多處核設施發生供電事故。而以色列新聞網站Ynetnews.com去年曾引述以色列前內閣成員稱,牽制伊朗核計劃的唯一可行方法,就是利用計算機惡意軟件發動網絡攻擊。
這些事件的揭露和行為最后將“Stuxnet”真正推向了前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