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8月6日成功登陸火星蓋爾隕石坑至今,好奇號的一舉一動牽動了億萬顆地球人的心。
好奇號的成功登陸和順利開始工作,也讓該項目的供應商之一西門子從幕后走向臺前。
西門子工業軟件(上海)有限公司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梁乃明在8月24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下屬的噴氣推進實驗室(JPL)在好奇號的開發過程中使用了西門子的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軟件,來對好奇號進行數字化設計、模擬和虛擬組裝,從而確保后續制造物理樣機時所有組件的正確組合和正常運行,并能接受各種環境的考驗。
助力好奇號
火星是太陽系距日距離第四的行星,地球的“鄰居”。而探測這顆紅色的行星,也是人類長久以來的愿望。
據了解,此前人類共進行過46次火星探測計劃,但僅有10次成功將探測器送上了火星表面。探測火星之困難由此可見一斑。
此番好奇號成功登陸火星,也可謂經歷了“九死一生”的考驗。
在整個著陸過程中,從推進器分離,到打開降落傘,再到啟動“天空起重機”減速,以及利用繩索將好奇號吊下并切斷繩索,以及“天空起重機”飛離以免砸到好奇號,這一系列的環節容不得任何差錯,否則將前功盡棄。
最終好奇號于8月6日成功登陸,并順利開始工作。在這背后,西門子PLM的力量不可忽視。
梁乃明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噴氣推進實驗室在開發過程中使用了西門子的產品生命周期管理軟件,來對好奇號進行數字化設計、模擬和虛擬組裝,從而確保后續制造物理樣機時所有組件的正確組合和正常運行,并能接受各種環境的考驗。
而在上述設計和模擬過程中,技術挑戰最大的是“天空起重機”發揮作用的環節。
西門子工業軟件(上海)有限公司大中華區售前技術總監方志剛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由于天空起重機是第一次使用,又沒辦法在地球上進行真正的測試,所以如何仿真火星的重力場、太陽輻射等環境,并且要做到讓好奇號準確無誤地著陸和開展實際工作,這些都具有非常大的技術挑戰,同時也是西門子PLM的價值所在。
此外,西門子PLM在該項目的協同和組織方面也發揮了積極作用。方志剛告訴記者,好奇號項目包括主承包單位、主承制商,以及上萬家的供應商。因此,如何保證大家一起協同工作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而PLM則在協助進行流程、數據傳遞、技術交流、工程變更控制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包括設計工具、管理工具、協同開發工具、測試工具和仿真工具,來幫NASA完成那么一個偉大、復雜、挑戰性的事情。”梁乃明總結說。
發力中國市場
當前,航空航天業正面臨一場重大的變革,即公共機構與私營機構如何開展深入的合作,發揮各自能力以產生最大合力。西門子PLM軟件與NASA好奇號的合作,無疑為業界樹立了一個典型的案例。
事實上,西門子與NASA的合作由來已久。據梁乃明介紹,西門子和NASA的合作有40多年的歷史,全面參與了NASA的航天飛機、國際空間站、哈勃望遠鏡、行星探索等項目。
除了在“高精尖”的航空航天領域,在國防、汽車、工業裝備、高科技電子、造船、生命科學等方面,也能找到西門子PLM的身影。據梁乃明介紹,西門子PLM軟件在全球有700多萬的裝機量,客戶超過7.1萬。
而隨著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步伐的加快,西門子PLM也將在中國市場迎來更多的機會。
梁乃明表示,隨著中國政府對A&D(自動化與驅動)行業投入的增加,中國A&D行業PLM市場前景巨大,有可能成為除美國以外最大的PLM市場。而西門子PLM則可以幫助中國的客戶完成在生產、制造、設計等方面向高科技含量、高精密度和高價值的轉型。
基于此,西門子也加快了在華的相關布局。據梁乃明透露,西門子已和教育部簽署了備忘錄,計劃從明年開始,在全國每個省(市)選兩個大專院校做PLM認證。
梁乃明表示,學生在大學所學的都是理論基礎,很多時候不能很快與社會需求相結合。而西門子準備通過和大專院校的合作,讓學生在大學最后一年的時候開始學習和使用西門子PLM的軟件進行設計、制造、仿真,這樣學生走出校園以后,能夠很快地投入到相關工作當中。
“當前中國正從勞動密集型的制造業向科技含量更高、產品精密度更高、產品附加值更高的制造業邁進,西門子的上述做法將是很好的人才和技術支持。”梁乃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