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12-08-02 10:56 來源:時報
在由濱海新區經信委組織的“濱海新區智能制造裝備及工業機器人發展”研討會上,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國內工業機器人產業已走上發展的快車道,但產業發展水平仍不高,需產學研用多領域合作助推產業提升。
有業內人士算過一筆賬,一臺售價30萬元的工業機器人,每年折舊及維護費用在5萬元左右,在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教授趙臣看來,工業機器人不僅僅具有費用上的優勢,在工作效率、工作強度以及對復雜工作環境的適應程度方面,優勢更為明顯。“一臺焊接機器人每分鐘最多可焊接60個點,這是技術工人做不到的。”
突圍中小企業需求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工業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在去年已經達到80億元,同比增長30%以上。“但目前國內市場主要為國外品牌占領,國內廠商只能算得上這個領域的第三梯隊。”來自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電子信息產業研究中心的李鵬表示。
同很多新興產業遭遇的困境相同,目前國內工業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也為國外企業所壟斷。但在李鵬看來,在產業核心地帶短期內難有斬獲,并不妨礙國內企業建立競爭優勢。“相比國外廠商的產品,國內廠商可以比較便利根據客戶需要,對產品進行改造。”
天津普達軟件技術有限公司主要生產機器視覺檢測產品。“我們的產品可以說是機器人的‘眼睛’。”該公司總經理南兆龍介紹,機器視覺檢測產品主要應用于各類生產線,可以自動檢測產品包裝、外觀等是否合格。
“我們的很多產品都是根據企業需求量身訂制的。”在南兆龍看來,市場很廣闊,關鍵是要把目光往客戶的需求上轉,生產穩定、實用的產品,而非一味地強調產品的技術水平有多高。
天津筑高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冬,便吃過脫離企業需求的虧。“我們之前設計的建筑機器人,集成了各種先進技術,但放到工地卻發現沒有工人能操作。”
南兆龍認為,人力成本對中小企業造成壓力更大,國內企業應該生產一些操作簡單、維修簡單的工業機器人。“我們的產品有的只要幾萬元,絕非高高在上的。”
產學研用應形成合力
“工業機器人產業的一大特點就是多種學科、多種人才的集合。”市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所副所長王顯明表示,這個產業的發展需要整合各種資源,整合產學研用成立產業聯盟是一個可以迅速推動產業發展的模式。
在業內人士看來,在工業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初期,政府應積極發揮引導扶持方面的作用。李鵬認為,像濱海新區這類具有裝備制造業基礎,同時又有大量市場需求的地區,可以發揮引領作用。
“新區一方面可以通過產學研用合作,培育自主品牌和技術;另一方面,也可以積極引入國外先進企業,迅速做大這一產業的規模。”李鵬表示。
在工信部發布的《高端裝備制造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工業機器人所屬的智能制造裝備已被列為發展重點和方向之一,并提出加大金融財稅政策支持力度等一攬子的支持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