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12-07-24 15:01 來源:中國工業報
2012年國內外宏觀形勢和我國電力建設呈現出新情況和新變化,對我國輸變電設備行業尤其是智能電網設備行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對新機遇和更大挑戰,中國電器工業協會智能電網設備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智網委)將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引領和服務智能電網設備行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全力推進電工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工作成效顯著
智網委自去年五月成立以來,緊緊圍繞科學發展主題和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主線,以電工行業發展為己任,按照智網委一屆一次會員大會確定的工作目標,在服務政府、服務行業、服務企業,以及加強自身建設等方面積極開展工作,已經取得良好成效。
一是成為政府部門的“好幫手”。
在服務政府部門方面積極開展工作:充分發揮智網委緊貼行業、熟悉企業的優勢,組織有關會員單位,整合制造企業、科研院所、用戶單位等各方面的力量,結合國家相關產業政策和行業發展趨勢,編制行業發展措施建議,為政府部門提供決策支撐;為使國家出臺的相關產業政策更加符合行業實際,積極配合政府部門開展產業政策制定工作,促進行業技術進步;參與重點工程驗收工作,助推設備自主創新,完成了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三峽工程建設總結性研究系列成果》子課題《三峽樞紐電氣設備自主化創新研發攻關成果、國產化及質量保證總結性研究》成果報告的編制工作,參加了國家能源局牽頭的“云廣特高壓直流示范工程”設備國產化驗收工作。
二是積極為行業發展服務。
智網委積極開展各類專題調研活動,提出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建議,選取了陜西延安750kV洛川變等六個具有代表性的智能變電站進行調研(電壓等級涵蓋了10kV~750kV),編制完成了《智能變電站調研報告》。同時,針對輸變電設備行業存在的突出問題,通過現場調研、問卷調查等形式,開展了行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調研活動,編寫了《輸變電設備行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調研報告》等。
三是成為企業的“好朋友”。
智網委積極舉辦各種技術培訓活動,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同時大力開展國際交流,拓寬企業發展視野;適時組織專業會展,開拓企業市場空間;創造條件搭建交流平臺,實現企業信息共享等。
四是不斷加強自身建設。
近一個時期以來,智網委進一步完善了工作制度,規范運作流程,不斷牢固樹立服務意識,規范各項日常工作;同時不斷加強會員管理,增強行業影響力和凝聚力。
市場前景看好
資料顯示,預計到2015年底全國110kV及以上輸電線路達到133萬km,變電容量56億kVA;預計到2020年底,全國110kV及以上輸電線路達到176萬km,變電容量79億kVA。“十二五”期間,全國電網建設投資將達2.9萬億元,同比增長85.90%;“十三五”期間,全國電網建設投資將達3.5萬億元,同比增長20.69%。
電網建設的重點將在幾大領域:建設大型電源基地外送通道,構建堅強網架;促進城鄉電網協調發展;推進電網智能化。與此同時,智能電網設備的需求量將不斷增長。
據分析,從2011年開始,智能電網建設已經從“規劃試點”階段轉為“全面建設”階段,“智能化”已經成為電網建設的常態化要求。“十二五”期間,將重點加強技術創新和試點應用,在系統總結和評價智能電網試點工程的基礎上,加快修訂完善相關標準,全面推進智能電網工程建設。到“十二五”末,我國智能電網技術和關鍵設備將實現重大突破,智能化標準體系基本完善,電網智能化達到較高水平。
“十三五”期間,我國智能電網技術和設備性能將進一步提升,力爭主要技術指標居世界前列,智能化水平居國際領先。
仍需不懈努力
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穩中求進”的工作基調。結合目前國家宏觀經濟形勢和電力工業發展趨勢,智網委要認清形勢,把握機遇,科學制定戰略,繼續不懈努力。
今年智網委已確定的工作指導思想為: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引領和服務智能電網設備行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全力推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將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工作的著力點;將結構調整、轉型升級作為工作的突破口;將提高行業經濟運行質量作為工作的最終目的。
今年智網委將再接再厲,重點抓好諸項工作:
繼續做好政府部門基礎支撐。密切監測行業運行態勢,及時向政府有關部門反映行業運行情況,配合政府部門做好行業管理工作。
繼續完成行業發展現狀調研。編制調研報告;摸清行業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和建議,供會員單位參考。
繼續搭建行業信息共享平臺。繼續搭建信息交流平臺,互通有無,為會員單位及時了解行業市場資訊,把握行業發展動態提供幫助。
繼續組織行業技術培訓活動。針對行業發展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結合會員單位實際需求,組織開展專題技術培訓研討活動。
繼續開展行業對外交流合作。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加強與國際相關行業、優勢企業之間的交流合作,借鑒國外先進理念和經驗,拓展會員單位視野和思路,擴大國際影響力和知名度,促進企業加快國際化步伐。
繼續完善行業協會自身建設。認真貫徹落實中國電器工業協會分支機構管理辦法,繼續健全完善并嚴格執行各項管理制度,規范自身運作。
建立行業數據統計工作機制。建立智能電網設備行業經濟運行和關鍵設備產品產量統計體系,制定工作制度,組建統計員工隊伍,在會員單位內部開展統計工作,實現統計數據共享。
牽頭行業共性技術問題開展研究。聯合有關企業,牽頭開展國家能源局《智能化輸配電關鍵設備研制及工程示范》課題8《智能化輸配電設備關鍵技術標準項目研究》的相關研究任務。
加強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根據政府部門授權,在會員單位內部開展企業信用等級評價工作,在行業內樹立“誠信興企”理念,增強行業誠信意識,提高行業自律水平,規范行業競爭秩序,維護行業利益。
推動行業上下游產業對接。組織智能電網設備制造企業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配套企業與主機生產企業,主機生產企業與用戶單位之間交流互動,溝通彼此的市場需求與產品特點,推動行業上下游產業對接。
探索企業個性化服務途徑。組織行業專家為企業提供個性化服務,如組織申報國家及地方科研課題、開展新技術新產品研發、提供企業上市所需行業發展報告、開展產品市場調研分析咨詢等。
相關新聞:智能化輸配電設備關鍵技術標準研究在京啟動
7月6日,機械工業北京電工技術經濟研究所(以下簡稱電工所)在北京召開智能化輸配電設備關鍵技術標準項目研究課題啟動會議。會議由中國電器工業協會標準化與技術評價中心主任盧琛鈺主持。
國家能源應用技術研究及工程示范項目《智能化輸配電關鍵設備研制及工程應用示范》課題8《智能化輸配電設備關鍵技術標準項目研究》由電工所承擔,為建立我國智能化輸配電設備標準體系,在設備研制、檢測基地建設的同時進行標準研究,完成智能化變壓器、智能化電抗器、智能化罐式斷路器、智能化GIS等輸配電關鍵設備等技術規范、標準的研制,以滿足我國智能電網技術發展的要求。
會上,該課題承擔單位,電工所所長郭振巖表示,智能電網的國內發展思路和方向,特別是在智能化變電站方面的設備改造升級為課題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支撐和應用實踐。他認為,該課題將嚴格按照國家能源應用技術研究及工程示范項目管理辦法開展工作。
據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副司長修炳林介紹,《國家能源科技規劃》于去年正式發布,該規劃建立了能源行業“四位一體”的科技創新體系。通過示范工程可有效帶動包括技術研發、重大裝備,以及研發平臺的建立,加快產業化進程。
制定智能化輸配電標準具有重要意義:通過裝備智能化改造加強國家智能電網建設;帶動制造行業各智能化進程;標準制定需要以前期技術研究、試驗檢測為基礎。為此,他提出建議:課題承擔單位做好牽頭組織工作;做好策劃工作,安排工作計劃,按時完成任務;按照國家能源局科研項目管理辦法,配合項目各階段檢查工作。
中國電器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楊啟明表示,國家“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智能電網建設的目標,中國電器工業協會也開展了智能電網設備領域標準化工作,成立了智能電網設備工作委員會并承擔了國家智能電網標準化總體工作推進組、智能電網設備標準化組組長單位,編制了智能電網設備技術發展路線以及智能電網設備標準體系框架。他建議:標準制定與相關電網公司的要求相結合;與項目示范工程緊密結合;與我國智能電網標準體系相適應。
該課題負責人、中國電器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方曉燕針對目前國內智能電網的發展情況與需求,提出了“智能化輸配電設備關鍵技術標準項目研究”課題的工作思路:智能化輸配電標準的制定應為示范工程建設的支撐;嚴格按照科研管理的規定;按照總體項目組的要求安排工作進度;緊密結合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的工作方向與工作思路,滿足電力用戶的要求;標準制修訂與智能化輸配電設備研發同步開展。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主任呼淑清表示,該課題是設備制造方面的首個大型智能化設備標準研究。她提出有關建議:課題研究內容應與項目其他7個子課題相結合,其中制定的標準應與其他子課題相銜接;需與現有示范工程項目,已有標準體系相融合;做好經費預算和項目管理;增加電力電容器方面的研究工作;分輸電、配電等不同環節逐步開展智能化輸配電設備升級改造工作。
會上,中國電器工業協會標準化與技術評價中心果巖、張亮,智能電網設備工作委員會楊獎利等分別介紹了“智能化輸配電設備關鍵技術標準項目研究”課題、智能電網國際標準化情況,以及智能電網設備技術發展現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