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12-06-26 15:17 來源:中國工業報
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是《“十二五”規劃綱要》的核心內容之一。能源產業作為經濟主體,其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行業發展水平的整體提升,對于帶動經濟整體進一步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05年本)》是指導能源行業工作的重要文件。但隨著時間的消逝與推移,《目錄(2005年本)》中的部分能源條目,已不能適應能源產業技術進步和發展趨勢,與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和節能減排要求有一定差距,難以滿足能源領域淘汰落后產能的要求,有的也無法充分體現能源領域差別化政策。
正因如此,《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已由國家發改委正式發布,旨在適應國內外形勢的發展變化,推動能源行業技術水平不斷提升。
調整后的《目錄(2011年本)》遵循的主要原則是:堅持發展清潔能源,優化產業結構;堅持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鼓勵新技術研發和設備國產化;堅持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加強環境保護;堅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安全生產水平;堅持節能減排與淘汰落后,注重資源綜合利用。
轉型升級步伐需加快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正處于高速發展期,能源消費也隨之持續增長。2008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達到28.5億噸標準煤,比2000年13.85億噸標準煤增長了一倍以上。這一結果出乎絕大多數人的預料,因為這樣的消費量,已將原來設想的2020年的能源消費總量提前了12年。
長期以來,煤炭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產量從2000年的12.99億噸增加到2008年的27.9億噸,增長了1.15倍。電力消費2000年~2007年平均年增13.85%,新增年發電裝機容量連續多年超過1億千瓦,相當于歐洲經濟大國全部裝機容量。同時,石油消費也以平均年增7%的速度進行,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按照這樣的速度發展下去,中國將很快超越美國,成為石油消費的“世界第一”。
能源需求的過快增長,已經使得中國面臨的資源制約問題日益明顯。由于能源利用水平低下,造成中國單位GDP能耗過高。根據世界銀行統計數據,當前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只占世界生產總值的7.1%,但卻消耗了世界能源消費總量的17.7%。分析中國能源效率低的原因,一是產業結構不合理。二是相關能源轉換和用能裝備技術能效仍然偏低。三是能源結構中煤炭比例還是很高,使得能源系統始終維持低效率。
日益嚴峻的能源形勢和迫切的環境保護要求,敦促中國經濟需要不斷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把握可持續發展內涵,實現節能優先,將是未來能源發展的戰略中心思想。
推進能源多元化清潔發展
《目錄(2011年本)》是《“十二五”規劃綱要》的重要體現。而根據《“十二五”規劃綱要》,未來五年甚至在更長的時期內,中國能源的戰略發展都會把“推進能源多元清潔發展”放在最為重要的位置。
“發展安全高效煤礦;發展清潔高效、大容量燃煤機組,優先發展大中城市、工業園區熱電聯產機組,以及大型坑口燃煤電站和煤矸石等綜合利用電站;推進煤層氣、頁巖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利用;積極發展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以及其他新能源”等等,都是《“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的重要課題。
圍繞新時期要求,分析《目錄(2011年本)》鼓勵類特點,可以得出以下幾種結論:一是更加注重環境保護,增加了型煤、礦井采空區矸石回填技術開發與應用等內容。二是更加注重資源綜合利用,增加單機30萬千瓦及以上流化床鍋爐并利用煤矸石、中煤、煤泥等發電的內容。三是更加注重安全,增加了井下救援技術及裝備,礦井進出人員自動監控記錄系統、新型礦工避險自救器材開發與應用等內容。四是更加注重技術創新,完善了新能源產業、自主創新的有關內容。五是注重與國家有關文件對接,將鼓勵類中的“燃氣蒸汽循環聯合發電”調整為“重要用電負荷中心且天然氣充足地區天然氣調峰發電項目”。
而剖析限制類和淘汰類特點,則是更加注重能源領域的淘汰落后產能、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如提出淘汰單井井型低于3萬噸/年規模的礦井、大電網覆蓋范圍內設計壽命期滿的單機容量20萬千瓦以下的常規燃煤火電機組,限制直接向江河排放冷卻水的火電機組,對生態環境影響較大、無生態保護措施的水力發電、無下泄生態流量的引水式水利發電等內容。
新能源優先發展思路突出
翻閱《目錄(2011年本)》,在長長的鼓勵類、限制淘汰類條目中,比較新舊《目錄》的變化,“結構調整、產業升級、促進淘汰落后產能、限制過剩產能的方向和內容”是最大的區別。
鼓勵類中新增了“新能源”類,包括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生物質燃料、沼氣發電及海洋能、地熱能開發等,體現了優先發展新能源產業的戰略思路。《目錄(2011年本)》強調了煤電一體化,在鼓勵類中增加了大型煤炭儲運中心、煤炭交易市場建設,頁巖氣、油頁巖、油砂、天然氣水合物等非常規資源勘探開發等內容。“限制類”和“淘汰類”中更加注重規范煤礦單井井型最低生產規模,“限制類”增加了井下回采工作面超過2個的新建煤礦項目,“淘汰類”增加了單井井型低于3萬噸/年規模的礦井、大電網覆蓋范圍內單機容量在10萬千瓦以下的常規燃煤火電機組和設計壽命期滿的單機容量20萬千瓦以下的常規燃煤火電機組,體現能源領域淘汰落后產能、促進集約化生產、保障生產安全的方向。
《目錄(2011年本)》還更加強調要增強能源領域自主創新能力。如增加了有利于提高煤炭行業安全生產水平的礦山救援技術和裝備、井下救援技術及特種裝備開發與應用等內容,增加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等先進技術提升煤炭生產現代化水平的內容,增加了提高大型成套關鍵設備國產化率的內容。增加了煤炭氣化、液化等先進煤炭清潔利用技術的開發與應用、大型煤制燃料裝置建設、大容量電能儲存技術開發與應用等內容,這些內容的調整有利于促進能源行業提升技術裝備水平,推進關鍵技術設備國產化、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國際競爭力。
此外,新《目錄》再次提出了能源領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增加了有利于促進節能環保的煤炭共伴生資源加工和綜合利用、礦井采空區矸石回填技術開發和應用等內容;而在“限制類”中,則增加了直接向江河排放冷卻水的火電機組,對生態環境影響較大、無生態保護措施的水力發電、無下泄生態流量的引水式水力發電等內容。這些條目的提出,有利于引導能源行業加快實現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