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12-05-21 13:45 來源:東北新聞網
在南極某中國科考站內,一位科考隊員正對著話機下達各種操作指令。只見大屏幕上顯示著一輛酷似越野車搭載著機械臂的地面自主移動機器人開始移動,并根據自主判斷,躲避前方的障礙物。
“這并不是科幻電影,而是未來中國南極科考的真實場景。”5月19日,中國第28次南極考察隊成員,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機器人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陳成博士告訴記者,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沈陽造極地機器人已兩次赴南極進行試驗性探索。
作為極地機器人項目現場執行負責人之一,25歲的陳成博士4月份才隨中國第28次南極考察隊圓滿完成試驗任務返回國內。陳成博士告訴記者,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從2007年開始進行極地冰蓋移動機器人技術研究工作,經過幾年的研發設計和試驗工作,目前已經初步具備應用能力,而這次在南極完成30公里自主行走試驗的是第三代長航程冰蓋漫游機器人,此前,第一代長航程冰蓋漫游機器人也曾赴南極進行試驗。
“這次主要是對機器人在南極冰雪環境中的自主行為能力進行測試和試驗,這是中國在南極冰蓋首次完成的機器人30公里自主行走試驗。”陳成表示。極地機器人研制的目標是在“十二五”期間完成對南極埃默里冰架約6萬平方公里區域的科學考察任務。
可在-40℃極寒環境作業
長航程冰蓋漫游機器人外形酷似一輛橘紅色的履帶式越野車,重約0.5噸,由三角履帶組成的移動系統、自主駕駛系統、通訊遠程工作站和載荷系統等構成,可在極地-40℃的低溫環境下正常作業。
“極地機器人代表著中國極地科考裝備自動化的未來發展方向,它不僅會保護科考隊員免受傷害,拓展科考空間,同時其全天候作業能力也會大大提高南極現場的科考效率。”陳成介紹,南極由于其低溫、高壓、多發冰裂隙等特點,科考人員難以在南極區域進行長時間的戶外作業。而機器人作為科學家“延伸”的眼睛、腿腳、手臂和探測儀器,能實現漫游、觀測、探測、采樣、分析等功能。在某些特殊領域,機器人可幫助科考人員完成一些危險、繁重枯燥的作業,提高野外考察作業的效率。
在南極過春節沒有假期
對于陳成來說,這次南極之旅是一次令他終身難忘的經歷。“極光真是太美了,企鵝也是十分的可愛。”陳成告訴記者,踏上南極大陸時,正值南極的夏季,因此溫度并沒有想象中那么低,最低氣溫也就-12℃左右,氣溫最高時甚至能達到0℃以上。
說到吃,陳成表示,從國內至南極的航程需要一個月左右,蔬菜根本無法長時間保存,因此,在南極的日子基本都是以肉為主,蔬菜僅僅是點綴而已。而這里的生活并不像大家想得那么枯燥,中山站的配套設施很完備,有健身房、網吧等,甚至還有一個小型室內籃球館。
不過,由于南極的夏季很短暫,南極的春節沒有假期。“除夕夜吃過年夜飯,就開始為極地長航程冰雪機器人項目編程,正月初一一早,就與老師一起開始試驗。”陳成表示,在59天的測試時間里,他一直沒有休息,包括春節也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