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12-05-09 15:00 來源:北極星智能電網在線
“智能電網”已成為當下最炙手可熱的投資對象,外資企業亦垂涎于中國智能電網,早在2011年2月,國家電網提出未來5-10年投資將超過5000億元用于智能電網的建設,ABB、GE、西門子、施耐德等國際巨頭就已與紛紛與中國企業合作聯姻搶灘中國智能電網市場。
當前,英國、法國、美國、日本以及韓國,都已在智能電網領域做出了相應的規劃。英國已制訂出“2050年智能電網線路圖”;法國也計劃到2020年風電達到20GW,比目前提高300%,因此推進智能電網建設以更好地消納清潔能源是其未來工作重點;德國則制訂了“E―Energy”計劃,總投資1.4億歐元。并針對該計劃在曼海姆、哈爾茨庫克斯港等地啟動了不同的示范工程,對智能電網的不同層面進行展示和研究。
對于我國,近日科技部下發《智能電網重大科技產業化工程十二五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將建成20-30項智能電網技術專項示范工程和3-5項智能電網綜合示范工程,建設5-10個智能電網示范城市、50個智能電網示范園區。此前,根據國家電網公司發布的 《關于加快推進堅強智能電網建設的意見》,2011-2015年為智能電網的全面建設階段,此階段投資約2萬億元;2016-2020年為智能電網基本建成階段,此階段投資為1.7萬億元。
“智能電網”已成為當下最炙手可熱的投資對象,外資企業個個垂涎于中國智能電網,早在2011年2月,國家電網提出未來5-10年投資將超過5000億元用于智能電網的建設,ABB、GE、西門子、施耐德等國際巨頭就已與紛紛與中國企業合作聯姻搶灘中國智能電網市場。以下列舉了幾家國際巨頭與中國企業合作情況一覽:
ABB集團:
ABB由兩個歷史長達100多年的國際性企業——瑞典的阿西亞公司(ASEA)和瑞士的布朗勃法瑞公司(BBC Brown Boveri)在1988年合并而成。合并前的兩公司分別成立于1883年和1891年。總部設在瑞士蘇黎世。《財富》美國500強排名第304位,ABB是電力和自動化技術領域的領導廠商,其技術可以幫助電力、公共事業和工業客戶提高業績,同時降低對環境的不良影響。ABB集團業務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擁有13.5萬名員工。
ABB與國電南自聯姻 共同涉足智能電網
2011年11月18日,國電南自與ABB(中國)有限公司設立合資公司一事,通過了商務部反壟斷局審查。自此,ABB與國電南自共同涉足智能電網已是板上釘釘。其實,6月12日,國電南自與ABB公司就已經簽署了合資經營合同,雙方擬共同出資成立國電南自。
據了解,ABB(中國)與國電南自的合資公司投資總額為17.45億元人民幣,其中國電南自出資8.9億元,ABB中國出資8.55億元,分別占有合資公司51%和49%的股權。
合營公司組建完成后將整合雙方電網自動化的業務,可同時使用“SAC商標”和“ABB商標”。“合資企業主要涉及配電站、自動化,以及在配電設備方面的一些技術。其實,和本土企業進行一些技術性成果的分享,收購一些本土企業的技術,都屬于A B B研發領域的投資范疇。”ABB北亞區及ABB(中國)有限公司總裁方秦說。
ABB與國電南自聯姻,可謂是強強聯手。根據協議,國電南自將把全部電網自動化業務(包括城農網自動化業務)轉到合資公司,ABB也將把廈門輸配電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的業務,以及上海ABB工程有限公司內的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產品和通信業務轉到新的合資公司里。
實際上,智能配電網、智能調度、智能用電、柔性輸電、以及數字化變電站,無不與智能電網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且每個領域均有諸多企業涉足。但為何ABB對國電南自情有獨鐘?“在所有本土的合作伙伴當中,我們和國電南自的匹配是最好的。”方秦認為,國電南自的業務覆蓋到中國不同的地區,且擁有出色的技術。
目前,外資企業在選擇合作伙伴時,已不再僅是看中對方是否占據獨特的政府資源,技術互補反倒顯得尤為重要。“此次合資是完全對等的技術上的合作,雙方都在某些技術方面有自己的優勢,所以我們通過在技術上的合作,力求確保一加一大于二。”方秦表示,ABB未來關注的一個發展重點,就是智能電網的配電自動化。
“十二五”期間,將是智能電網投建的一場盛宴,產業發展趨勢也是促成兩家公司合作的重要原因。據了解,國家電網公司電網智能化投資的總額為2861.1億元,年均投資為572.2億元,較“十一五”250億元的年均投資大幅翻番。涉及到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及調度六個環節。而ABB與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的項目中,僅特高壓直流輸電項目訂單約3.5億美元。
不過,在方秦看來,雖然智能電網方面現在已經研發出很多新的技術,但“現在還是處在智能電網發展的早期階段。”ABB在智能電網方面的投資,并非僅限于中國市場,而其醉翁之意更在于“服務中國市場的同時,更能服務全球市場。未來需要在全球以及中國進一步加大研發力度。”
ABB中國公司最新公布的在華年度業績顯示,2011年,ABB在華銷售與投資增長均創新高,銷售額達到51億美元,比前一年增長21%;投資額達2.3億美元,比平時增長了一倍。
通用電氣(GE):
通用電氣公司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GE,NYSE:GE),或譯奇異,世界上最大的提供技術和服務業務的跨國公司。據2007年統計,GE的銷售收入是1727.38億美元,是世界上擁有市場資產第二多的公司2,并且在過去4年銷售收入一直位于世界第一或第二。GE是在公司多元化發展當中,較為出色的跨國公司。目前,公司業務遍及世界100多個國家,擁有員工315,000人。 現任董事長及首席執行官(CEO)是杰夫·伊梅爾特。
通用電氣33.8億入股中國西電 瞄準4萬億中國市場
5月7日,中國西電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西電”)宣布與通用電氣(簡稱“GE”)建立全球戰略聯盟。后者將出資33.8億元現金認購前者15%的股份,并將與之成立一家由中國西電控股的輸配電二次設備自動化合資公司。
中國西電是目前中國高壓、超高壓及特高壓交直流成套輸配電設備生產制造企業中產品電壓等級最高、產品品種最多、工程成套能力最強的企業,也是國內唯一一家具有輸配電一次設備成套生產制造能力的企業。
中國西電稱,自動化合資公司將全面引進GE在智能電網相關二次設備領域的成熟產品和先進技術,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開發符合中國市場需求的產品和技術,該公司將使中國西電在短期內具備生產二次設備的能力,盡快達成整體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的戰略目標。
與此同時,中國西電將與GE在全球范圍內展開市場合作,互相依靠對方的優勢市場進行銷售合作。中國西電將可以借助GE的全球化銷售網絡,將公司具有優勢的一次設備推向國際市場。
中國西電稱,選擇GE作為本次非公開發行對象,除了考慮上述戰略合作動機外,還考慮到GE擁有強大的研發體系,擁有國際先進的管理水平,通過合作可借鑒其先進的運營經驗從而提升公司國際運營能力及管理水平。
目前,全球的輸配電市場規模已超過1,000億美元,中國作為全世界最大的市場,預計將占據1/4的份額,同時引領高壓和特高壓輸配電最新技術的發展。未來12年間,預計中國還將向該領域投資近6000億美元。
中國西電董事長張雅林表示:“中國西電和GE能源在技術和產品方面的優勢互補對于西電順應輸配電設備整體解決方案趨勢、成為中國乃至全球領先的一、二次成套設備供應商具有重要意義;而雙方在全球市場營銷渠道的優勢互補則有利于西電實現國際化戰略,大幅提升一次設備在海外市場的銷售規模。”
“GE能源和中國西電除產品線之外,各自在優勢市場的地域互補性同樣十分明顯,這一聯盟將開啟兩家公司優勢互補的戰略合作,進一步強化GE的產品線,并擴大我們在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地區——中國的影響力,”GE數字能源業務總裁和首席執行官鮑勃•格利根說。
據悉,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擔任此次合作的獨家財務顧問以及本次非公開發行的獨家保薦人及獨家主承銷商。目前該合作還有待相關部門的批準。
西門子:
西門子股份公司(SIEMENS AG FWB:SIE, NYSE:SI)是世界最大西門子公司總部的機電類公司之一,1847年由維爾納·馮·西門子建立。如今,它的國際總部位于德國慕尼黑。西門子股份公司是在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和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2005年,西門子全集團在190個國家和地區雇用員工460,800人,全球收入為754.45億歐元(2004年為702.37億歐元),稅后利潤較2004年的36.6億歐元降至24.2億歐元
西門子與中國企業合作共推智能電網建設
新奧、西門子參與中德生態園智能電網建設
2012年4月25日,新奧能源服務有限公司與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在德國漢諾威簽署協議,在中德生態園智能電網領域開展合作。據了解,新奧集團與西門子集團在能源規劃和智能電網建設方面走在行業前列。建設智能電網是中德生態園在集約高效利用能源方面的有益嘗試,規劃利用“1托N”的泛能站和泛能微網構建中德生態園泛能網。
西門子與威勝簽訂表計硬件供貨協議
2011年12月20日,威勝集團有限公司與西門子股份公司在湖南長沙正式簽署表計硬件供貨協議。威勝集團董事局主席吉為先生,西門子電網智能電網業務集團全球首席財務官BerndHaetzel先生,分別代表雙方簽署協議。
依據本協議,威勝可將其智能電表產品,同時也包括智能水、氣、表產品,通過西門子全球的銷售網絡銷往中國大陸以外的所有地區。同時,雙方將針對客戶的定制化要求,共同完成新產品的設計、研發和生產,為客戶提供技術領先、質量可靠、性價比高的智能計量產品。
西門子是智能電網全球領導者之一,威勝為中國領先的智能計量設備與能效管理服務的供應商。簽訂此表計硬件供貨協議,除了表明威勝的能力得到了西門子的認可,也是雙方自2010年5月15日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后共同努力達成的階段性合作成果。我們相信通過此協議,威勝將更有效地發展海外市場。
上海電氣攜手西門子搶占中高端風電市場
2011年12月9日,上海電氣公布,與西門子的一大戰略聯盟:雙方將分別成立兩家企業,兩大企業的中外雙方股份都為51%和49%。這意味著上海電氣在繼續其風電發展策略:擺脫低端競爭,進入中國和全球中高端風電市場。
對于以往很多中國風電企業直接獲取海外風電廠商的技術授權不同,我們還了解到,這次上海電氣和西門子雙方都將把自己的技術放在合資公司內。程幸之說,不管是雙饋技術還是直驅技術,都會是未來合資公司考慮的風電技術路線。盡管直驅技術受到原材料稀土價格的大漲而可能會讓市場對直驅技術的前景有所擔憂,但是程幸之認為這是一種暫時現象,“不能說直驅技術就要比雙饋技術差很多,各自都有優勢。”
由于中國水域條件與海外不一樣,所以西門子風機還需要進一步的本土化,憑借上海電氣這一國內第一大電氣設備制造商的身份,其零部件采購、銷售網絡、與國有風電場投資者(如電力央企、地方電力企業)的關系也更加具有優勢。
羅尼爾聯手西門子共同建設智能電網
2011年7月28日,羅尼爾(天津)智能電力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與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共同開發智能電網項目,加快促進企業的科技研發和市場開拓,為其早日發展成為科技小巨人打下堅實基礎。
據了解,羅尼爾(天津)公司是西門子(中國)公司在全國選定的發展智能電網的首家合作企業,雙方約定由羅尼爾(天津)公司引進西門子公司能源轉換全套產品和解決方案,面向全國開拓市場。
西門子加強與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的合作
2011年7月6日,西門子與中國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在京簽署了智能電網合作研究備忘錄。西門子將與國網能源研究院一起,共同研究新一代電網“智能電網”領域先進的技術方向、新興商業模式和可能的技術解決方案及其技術標準化方向。西門子將為中國智能電網的飛速發展盡獻力量。
西門子中國智能電網應用業務部智能計量及智能電網解決方案事業部總經理羅伯特和國網能源研究院總工程師葛旭波在儀式上簽署了備忘錄。國家電網公司國際合作部副主任陳國平、國網能源研究院院長張運洲和西門子中國智能電網應用業務部首席執行官肖松博士出席了簽約儀式并見證了備忘錄的簽署。
特銳德與德國西門子展開戰略合作
2011年4月18日,特銳德與德國西門子公司日前在青島簽定戰略合作儀式。簽約雙方將就技術轉讓、聯合開發、工藝管理、技術培訓等方面實施合作。此次合作還將加速提升特銳德高端電力設備的研發能力、制造技術及工藝水平,加快特銳德向國際高端電力設備制造企業邁進的步伐。
據悉,本次特銳德與西門子合作主要有3個項目:應用于高鐵的10kV環網柜技術,應用于軌道交通的35kVGIS(免維護充氣柜)技術和聯合開發35kV多單元GIS組合電器。
協議的核心條款是GIS核心技術、生產工藝的引進與聯合研發。該項技術產品是控制高壓輸電網絡配電的開關設備,主要應用于高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等項目,屬于高端高科技產品,擁有能量損耗小、養護成本低、環境適應性強等優勢,在國際、國內市場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其中35kVGIS技術的引進和聯合開發將填補目前國內配網開關設備在煤炭等領域的空白。
西門子聯手榮信開拓中國智能電網市場
西門子與榮信電力電子(以下簡稱榮信)簽署協議,雙方計劃在中國建立一家合資企業,共同開拓迅猛發展的中國輸電市場。這也是西門子劍指中國智能電網以來跨出的最實質性的一步。
西門子能源首席執行官戴恩與鞍山市副市長張世超出席了雙方在北京舉行的簽約儀式。西門子中國能源業務領域輸電與配電集團總經理肖松和榮信電力電子總裁左強代表雙方簽署了協議。肖松表示:“這家新成立的合資公司,將進一步加強雙方在柔性交流輸電領域各自的技術優勢。合資公司提供的系統解決方案將更符合中國市場的實際需求,并提升雙方的市場競爭地位。”
與西門子一樣,榮信在國內輸配電業也來頭不小,目前該公司在節能電子行業龍頭地位穩固,其主導產品高壓無功補償裝置SVC,在國內市場上的占有率達50%以上,裝機數量全球第一。
左強說,“我對合資企業的未來充滿信心。榮信的創新與活力和西門子的嚴謹與可靠是完美的結合,會使我們的合資企業在柔性交流輸電系統領域做出更好的成績,為中國電網建設做出更多的貢獻。”
“在未來十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這一合資公司的成立進一步證明了西門子致力于中國能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戴恩表示,“作為一家在節能領域領先的企業,我們致力于為中國客戶提供廣泛的電力技術,提高節能效益并減少排放。”
施耐德
施耐德電氣公司作為一個專業致力于電氣工業領域的電氣公司,擁有悠久的歷史和強大的實力,輸配電,工業控
和自動化是施耐德電氣攜手并進的兩大領域。施耐德電氣的產品主要分為五大類:輸配電、低壓配電、低壓終端配電、工業控制和可編程控制器領域的產品,遍布電力、基礎設施、建筑和工業四大市場。自1836年成立以來,施耐德電氣一直是法國的工業先鋒之一。80年代以來,施耐德電氣逐漸脫離了非電力業務,將戰略重點重新聚焦于電氣領域。
施耐德電氣2004年全球銷售額超過103.65億歐元,在全世界130多個國家擁有84, 866名員工,197家 工業公司、150個客戶服務中心及9000多個銷售點。 施耐德電氣于1979年進入中國,目前在華已經擁有6000名員工,4個分公司,42個地區辦事處,14家生產型企業,4個物流中心,2個培訓中心和1個全球研發中心,400多家代理商和全國性的銷售網絡。
施耐德連環并購 搶灘中國智能電網
2011年7月入股雷士照明9.2%,接著又收購重慶恩盛電器部分股權,作為全球能效管理領先企業的施耐德電氣今年以來在中國市場頻頻出擊。然而這僅僅是施耐德電氣智能生活空間事業部這個產業領域的突破,其在中國市場更大的突破點瞄準了如火如荼的智能電網投資領域。
對于2000年啟動全球業務轉型的施耐德來說,雖然其200多億歐元的年收入與GE、西門子存在差距,但在其進入的領域都基本上處于領先的位置。
記者了解到,這次來參會廣州綠色創新技術展的施耐德電氣展示的EcoStruxure能效管理平臺將幫助各行業用戶節能30%,這與國家發改委提出的節能減排政策,以及國家電網等國內電網公司提出的智能電網戰略是息息相關的。
2011年2月,國家電網提出的“十二五”智能電網建設目標,未來5-10年在智能電網的投資將超過5000億元,這巨大的蛋糕吸引了包括施耐德、ABB、GE、西門子等在輸配電、發電設備等領域的國際巨頭前來分食。
記者了解到,2011年以來ABB加盟了揚州智能電網產業,并計劃在中國建立區域能源管理和采購中心,而西門子則分拆了風能和太陽能業務并贏得了中國海上風電第一張訂單,而GE則與包括遠大集團在內的中國企業簽署了合作協議,而這中間走的最前面的則是施耐德電氣。
王潔告訴本報記者,施耐德在配電領域擁有全球領先優勢,而在配電自動化等管理領域也擁有絕對優勢,再加上本土化的管理團隊,以及與國家電網等合作伙伴的戰略合作關系,在中國智能電網訂單爭奪中施耐德已經占據先機。
記者了解到,在與智能電網相關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智能配電等4大業務板塊施耐德已經開始發力,目前與國家電網已經在北京一些小區進行雙向互動智能電網的試點,并且在用戶自我多余電量回送電網的技術上取得突破,而在目前中國投資已經過熱的風能、太陽能發電的電量收集、儲存和并網技術上都處于領先的位置。
此外,施耐德為了彌補在中壓產品線上相對的短板,去年則收購了輸配電公司阿?,m。王潔表示,“施耐德在2000年前已經清理了與主業無關業務,之后進行了一些圍繞著輸配電等核心業務的收購,而這些收購都基本上成功了,對阿?,m的收購后整合也非常順利。”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彌補在需求側響應等業務的短板,施耐德最近又收購了RETX,顯然施耐德圍繞著智能電網5大業務的板塊格局已經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