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12-03-05 14:46 來源:中國工業報
導讀:工業安全一直是民眾所關注的問題,2月28日9時30分左右,發生在河北省趙縣河北克爾化工有限公司一號車間的爆炸事故。17人死亡、46人受傷的事故(截至2月29日),再次將化工行業安全生產問題拉到了火架上。
17人死亡、46人受傷的事故(截至2月29日),再次將化工行業安全生產問題拉到了火架上。
2月28日9時30分左右,發生在河北省趙縣河北克爾化工有限公司一號車間的爆炸事故。河北克爾化工廠是一家民營企業,投產約兩年,2011年曾發生過一起火災,但并未造成人員傷亡。
有報道指出,據石家莊市公安局副局長程蔚青介紹,河北克爾化工廠是專業生產農藥以及其他化工產品的企業,主要產品有硫酸銨、硝酸胍、硝基胍等。此次爆炸物主要為硝酸胍和其他尚未明確物。搶救現場還殘存有部分濃硫酸,有一定的危險性,但可排除有害氣體擴散的危險。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李壽生在去年康菲漏油事故發生時曾表示,“石化行業的生產安全要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
“安全生產問題每個行業都有,只不過是化工行業近兩年來問題比較突出而已。但也不能因此談化色變,否定行業的貢獻。”一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
裝備是“硬傷”
實際上,就在該事故發生前的2月16日,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監管三司將化工行業的10多個專業協會負責人召集起來,深入交流各自行業的安全生產問題。
安監總局監管三司司長王浩水指出,裝備、管理經驗和人員素質水平較低是制約化工行業安全生產的三大難題,也是導致行業安全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
根據國家安監總局事故查詢系統顯示,2011年全國氮肥行業僅發生一起安全生產事故,但安全裝置不符合要求已經成為行業目前最大的安全隱患。
據中國氮肥工業協會介紹,當前氮肥裝置存在多個安全隱患。首先,部分企業的裝置水平不高,尤其是一些老企業自動化改造進度緩慢,其安全設置標準也較低。其次,有的企業可燃、有毒氣體泄漏檢測報警器安裝數量不足,或者安裝位置不符合要求;部分企業生產裝置的檢測報警信號只是就地報警,而未能發送至操作人員常駐的控制室、現場操作室。再其次,部分企業在采取正壓通風措施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其正壓通風吸風口的位置處在火災爆炸危險區域內,尤其是壓縮機滑環室的正壓通風,不能保證吸入的是新鮮空氣。
與此同時,目前安全管理等方面經驗的不足,也是化工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
據了解,2011年6月,江蘇安邦電化有限公司因設備故障發生氯氣液化器跑氯事故。雖然事故直接原因是設備缺陷導致循環水系統故障,但造成事故的原因還有:處置失當,致使氯氣大量泄漏;管理存在缺陷,導致未能及時發現氯氣漏入循環水系統這一異常情況;企業應急管理存在缺陷,對異常情況下的處置程序不夠明確。
安全培訓缺位
從已發生的各種事故原因分析,很多都將矛頭指向了“人”。目前各行業存在的最核心的安全隱患是培訓不到位導致員工安全知識缺乏,不能正確處理各種突發狀況。
行業專家表示,化工行業安全培訓比較亂。企業的安全宣教培訓工作力度不夠,許多企業都搞安全培訓,錢是花了,但大多流于形式,根本沒嚴格按有關法規對學時、內容、考試的要求來執行,因此,這種培訓實效性很差。安全培訓機構魚龍混雜,資質不一,培訓效果不能保證。
記者曾在2009~2010年走訪多家業內知名化工企業,總體感覺是大企業裝備、人員培訓比較好,而一些中小企業在安全生產上的投入比較有限,對生產人員的培訓也是走走形式。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氟化工行業缺少安全生產的通報及交流,同類型事故重復發生較多。員工及管理人員對氟化工生產的特性不清楚,對處理事故的措施以及一旦發生事故后的救護知識不清楚,往往延誤了最佳救護時間。
江蘇某企業在2010年由于員工不了解氟化工安全知識,夜班違規偷排生產殘液,造成相鄰企業員工中毒;2010年一家氟化工企業發生四氟乙烯管道爆炸,該企業在處理六氟丙烯殘液過程中由于操作不當,造成員工吸入劇毒氣體,又因對安全知識掌握不夠,搶救不及時,導致死亡。
中國石化聯合會副秘書長兼中國電石工業協會秘書長孫偉善介紹,2011年5月30日,牡丹江日達化工廠電石車間發生爆炸,造成5人死亡1人重傷的重大安全事故。造成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操作人員沒有按操作規程,在正常開爐的情況下開啟和堵塞觀察孔,導致電石反應熱大量噴出,發生事故。
一些行業協會分析指出,企業員工安全知識缺乏的原因主要是行業人員的培養速度跟不上行業發展速度,造成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以及操作工、維修工,特別是儀表工經驗不足,增加了不安全因素。另外,某些企業缺乏嚴格的安全培訓制度,對招聘的新員工進行簡單口頭教育后,即讓其上崗工作,未就危險化學品的性能與毒害、防范和處理突發事故等方面進行安全教育。
相關報道 石化行業多管齊下推進節能減排
2月27日正式發布的《工業節能“十二五”規劃》(簡稱《規劃》)提出,截至2015年,石化行業的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20%。業內人士表示,為確保完成上述目標,相關部門將采取多種措施。
根據測算,目前我國原油加工、乙烯、合成氨、燒堿、純堿、電石、黃磷等產品的平均能耗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約5%~15%。
為推動石化行業實現降低能耗的目標,有關部門將采取多方面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從源頭上控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排放等行業發展,淘汰高耗能的黃磷、電石、氮肥、燒堿等行業的落后產能,從嚴布局高耗水、高耗能、高排放的煤化工項目。
二是利用技術進步推動節能減排,包括油品質量升級、推廣清潔生產與節能節水工藝、探尋溫室氣體減排路徑,開發二氧化碳捕捉、封存、綜合利用技術和裝備,并推廣應用等。
三是通過完善管理促進節能減排,包括建立和完善石化化工行業節能減排指標體系、檢測體系和考核體系,推動化工園區按照產業集聚、能源梯次利用、排放集中治理的標準規范進行建設等。
業內人士表示,政府和主管部門對石化行業的結構調整目標非常明確,要在“十二五”期間以各類約束性指標逐步淘汰落后和高耗能產能,并大力發展高端石化。
此前,我國化工產業結構不盡合理,主要表現為部分大宗化工產品產能過剩嚴重,產業集中度低,區域布局不合理,高端產品自給率低,上游資源對外依存度高,這些負面因素不僅導致能源使用效率低下,也導致化工企業業績欠佳。
《規劃》提出,今后將以提高石化產品附加值為重點,大力發展聚碳酸酯、聚甲醛、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高強度高模量碳纖維、高性能聚四氟乙烯、丁基橡膠、乙丙橡膠、異戊橡膠等高端或專用石化產品,加強可再生樹脂的研發和廢塑料的回收利用,努力增加節能環保型丁苯橡膠、丁二烯橡膠、丁腈橡膠、氯丁橡膠的新產品、新牌號,積極推進節能型溶聚丁苯橡膠的應用。
專家指出,發展高附加值的高端化工是大勢所趨,既有一定的市場需求支持,又容易得到政府的財稅等政策扶持。因此,高端化工領域市場前景好、投資收益大,但前期研究投入巨大,也存在一定風險,對此需要有充分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