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12-02-16 11:48 來源:中國工業報
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正式印發《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這是我國關于物聯網的首個發展規劃。《規劃》明確,到2015年,我國要在核心技術研發與產業化、關鍵標準研究與制定、產業鏈條建立與完善、重大應用示范與推廣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初步形成創新驅動、應用牽引、協同發展、安全可控的物聯網發展格局。
針對我國物聯網產業鏈不夠完善的現狀,《規劃》提出了要在“十二五”期間,培育10個產業聚集區和100個骨干企業。
加快核心技術突破和標準構建
總體來看,我國物聯網在技術研發和標準制定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在芯片、通信協議、網絡管理、協同處理、智能計算等物聯網的關鍵領域,我國開展了多年技術攻關,已取得許多成果。在技術標準的研制上,我國已成為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傳感器網絡標準工作組(WG7)的主導國之一。
雖然我國物聯網在技術研發、標準研制等領域頗有建樹,但核心技術和高端產品與國外差距仍比較大。
據此,《規劃》提出在“十二五”期間,要攻克一批物聯網核心關鍵技術,在感知、傳輸、處理、應用等技術領域取得500項以上重要研究成果,同時研究制定200項以上國家和行業標準。
在具體操作上,《規劃》按照物聯網技術的四大體系,即信息感知、傳輸、處理以及共性技術,提出了“十二五”期間予以重點支持的領域。
《規劃》明確,應提升感知技術水平,重點支持超高頻和微波RFID標簽、智能傳感器、嵌入式軟件的研發以及位置感知技術等關鍵設備的研制;大力推進傳輸技術突破,重點支持適用于物聯網的新型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和傳感器節點的研發;加強處理技術研究,重點支持適用于物聯網的海量信息存儲和處理以及數據挖掘、圖像視頻智能分析等技術的研究;鞏固共性技術基礎,重點支持物聯網核心芯片及傳感器微型化制造、物聯網信息安全等技術研發等。
在標準體系構建上,推進共性和關鍵技術以及重點行業應用標準的研制也是《規劃》中的重要部分。根據《規劃》,我國物聯網要加快制定物聯網標識和解析、應用接口、數據格式等基礎共性標準以及智能傳感器、超高頻等關鍵技術標準的制定;在重點行業應用標準上,要面向重點行業需求,依托重點領域應用示范工程,形成以應用示范帶動標準研制和推廣的機制。
積極開展重點行業的應用示范
目前,我國物聯網在安防、電力、交通、物流、醫療、環保等領域已經得到應用,且應用模式正日趨成熟。例如在安防領域,視頻監控、周界防入侵等應用已取得良好效果;在交通領域,路網監測、車輛管理和調度等應用正在發揮積極作用。除此之外,物聯網在環境監測、市政設施監控、樓宇節能、食品藥品溯源等方面也開展了廣泛的應用。與此同時,我國物聯網還存在著應用水平較低、規模化應用少等隱患。
據此,《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應用示范將面向經濟運行的重點行業、基礎設施和安全保障、社會管理和民生服務三大領域展開,力爭實現規模化應用。與此同時,要加強統籌協調,防止一哄而上低水平的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
在具體執行方面,《規劃》明細了面向九大重點領域開展應用示范工程。在經濟運行的重點行業,即工業、農業、流通業等領域的應用示范上,通過物聯網技術進行傳統行業的升級改造,從而提升生產和經營運行效率;在基礎設施和安全保障領域的應用示范上,重點支持交通、電力、環保等領域的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推動物聯網在重大基礎設施管理、運營維護方面的應用模式創新;在社會管理和民生服務領域的應用示范上,重點支持公共安全、醫療衛生、智能家居等領域的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
著力培育百家骨干企業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2010年物聯網市場規模接近2000億元,全國有1600多家企事業單位從事傳感器的研制、生產和應用,市場規模超過900億元。通信設備制造業已建成全球最大、技術先進的公共通信網和互聯網,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雖然我國物聯網產業發展已經初具基礎,但仍存在缺少骨干龍頭企業、產業鏈不夠完善的問題。
為此,《規劃》提出在“十二五”期間,要重點培育10個產業聚集區和100個骨干企業,形成以產業聚集區為載體,以骨干企業為引領,專業特色鮮明、品牌形象突出、服務平臺完備的現代產業集群。
《規劃》進一步明確,評價“骨干企業”的依據是掌握核心關鍵技術、經營狀況良好、主業突出、產品市場前景好、對產業帶動作用大、發展初具規模等方面。此外,百家物聯網骨干企業的評定將參考電子信息百強企業評定標準,對企業核心業務與物聯網產業相關度、企業規模、效益和研發水平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核。
《規劃》同時建議企業要通過并購、品牌經營、虛擬經營等方式形成大型的物聯網企業或企業聯合體,提高產業集中度。在傳感器、核心芯片、傳感節點等各領域打造一批品牌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