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12-02-15 10:52 來源:經濟導報
就在中國光伏業用大量證據向美方抗辯反傾銷和反補貼(以下簡稱“雙反”)調查不合理時,“雙反”調查的“黑手”又伸向中國另一個新能源領域的“排頭兵”風電行業。中國新能源產業出口再次遭遇圍追堵截,對此,風電企業抱團并表示將積極應訴。
“這幾乎與7家美國光伏企業針對中國光伏業的手段如出一轍,中國光伏產業調查尚未平息,美國又對中國的風電產品發難。雖然從產能看,給企業帶來的經濟損失不大,但從輪胎到光伏再到風電,種種跡象表明,美國對中國產品的"雙反"調查正趨于常態化。”13日,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教授、國際商務專家王健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涉案企業積極應訴
從上海泰勝風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6日的公告中了解到,目前公司正在積極準備相關應訴方案。幾天前,金風科技、華銳風電等10多家國內風電企業集聚北京,共同商討風電遭遇美國“雙反”的應對之策。
事情源于1月18日,一個名為美國風電塔聯盟的組織向美商務部及美國際貿易委員會正式提出申請,要求對進口自中國及越南的應用級風電塔產品發起“雙反”合并調查,并尋求征收超過64.37%和超過59%的關稅。2月11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以5票對0票的表決結果,認定中國輸美應用級風塔對美相關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
中國農機工業協會風能設備分會隨即表示,“已經請了專門的辯護律師,目前正在與美國方面溝通。”
頻頻發難新能源行業
“美國對我國新能源領域產業采取的調查手段是WTO 規則允許的,美國企業很善于用這種手段,也頻頻從中嘗到甜頭。中國企業只能被動接招。”王健表示,從去年8月開始,美國已經連續兩次對中國的新能源產業進行“雙反”調查。“美國自身想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在全球經濟形勢趨弱的情況下,美國新能源的前景也并不樂觀,所以"遷怒"于中國企業,這是其慣用的伎倆和手段。”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委員、《中國風能》 雜志產業研究部主任趙錦卓陽表示,美國頻頻對中國新能源產業發難,主要原因是我國的新能源產業起步時間與發達國家相近、技術差距相對較小,美國試圖通過貿易保護來遏制中國企業,從而為自己的新能源產業發展贏得時間和空間。
對中國新能源企業來說,趙錦卓認為,不妨變被動為主動,在合法的前提下,學會保護自己的權益。此外,中國企業應該意識到,長期以來的低價競爭模式已經出現了問題,因此,需要把精力放在產品質量和高科技研發上,這才是打不倒的。
王健認為,在目前的爭端焦點上,中國企業要最終取得對自己有利的形勢,產品得以順利進入美國市場,就要按照美國的方式。比如可以通過政治游說的方式施壓,將誤會釋清。“中國的風電產業總是要走向世界的。而當前,既然戰場挪到了美國,就應該用美國的方式解決問題。”
恐致連鎖反應
受組件價格重挫,特別是美國“雙反”調查的影響,中國光伏業至今還沒能從去年的陰影中徹底走出來。趙錦卓認為,此次風電遭遇“雙反”,在短期之內影響還不是很大,畢竟中國風電產業的市場重心在內地市場。
以風電塔產品龍頭企業泰勝風能為例,公司去 年上半 年國內市場收 入實現26058.50萬元,國外市場收入僅541.51萬元,約為上半年業務收入的2%。泰勝風能曾在1月6日發布公告稱,去年度公司尚無直接出口美國的風電塔架訂單,公司對美國風電塔市場不存在重大依賴,故本次美國“雙反”案對公司生產、經營無重大影響。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施鵬飛表示,風電塔在風力發電機組中主要起支撐作用,技術門檻較低,在行業中影響力較弱,針對風電塔提起的“雙反”調查不會對我國風電行業大環境產生根本影響。
同時,我國風電市場外部依賴性不強,因此,即便風電塔企業“雙反”應訴失敗,也可以很快在國內找到市場消化產能。
作為風電零部件生產企業代表,山東三立電業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的市場部經理張全利認為,風電塔只是一個開始,以后美國的“雙反”觸角會逐漸伸向葉片、電機等部件。因此,其他風電相關部件生產企業也應該加強防范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