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09-08-18 15:19 來源:深圳市賽遠自動化系統有限公司
十多年從事工業自動化行業,曾經和自動化設備生產商、自動化系統集成商、歐美自動化廠商、國內工控代理商、國內自主品牌工控廠商打過很多的交道,經歷了自動化穩步發展的歷程,看著國內工控產品逐漸發展起來,感慨頗多。
最早,我們接觸的PLC都是日本品牌的,由于當時歐美的牌子都是高檔貨,價格居高不下,對于我們的設備里面用,成本太高接受不了。加上我們的電氣自動化水平不高,日本的PLC簡單易用,電工級別的就可以完成編程,所以日本品牌Omron,三菱,松下都在當時占有了一部分市場,這個影響相當大。由于日系品牌的推廣方向是從南到北,從香港,臺灣一直北上,所以在廣東地區,對日本品牌的產品使用十分習慣,至今大大小小的工廠相信日系的產品穩定,在數字量邏輯控制方面性價比高,易用而作為邏輯控制的首選。
曾經和國內登機橋的第一品牌廠家打過多年的交道,當時他們用了三菱的PLC十幾年,我們當時推薦西門子,人家不想更改,一方面當時西門子的S7-200價格偏高,功能和擴展能力不能滿足人家的要求;另一方面,多年使用三菱的習慣,對于老工程師來說,改變是相當難的,采用一個新的產品不僅對公司的產品穩定有風險,對于國有企業來說,個人的飯碗也存在風險。直到一次事故,讓用戶改變了原有的看法,那次事故是一個PLC的誤動作,差點導致撞到波音777的飛機門,這個飛機門少說價值也千萬吧,要不是人工急停,可能千萬就賠定了。最終事故驚動了日本總部,來人調查后,發現數字量輸入部分的鍍層過薄,導致接觸不良,接近傳感器輸入了信號,未能到PLC,造成了故障。他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盡管日本答應對這批產品無條件更換,但心里潛意識的擔心依然存在,于是西門子有了機會,在登機橋上,用S7-200和S7-300分別配置了兩套方案,并由雙方工程師進行系統開發,最終在北京和上海的160條登機橋上,采用了西門子的S7-300,并組成網絡,讓孤立的橋變成了一個集中監控的系統橋。
從這個案例中可以看出,原有日系品牌的產品,在邏輯控制上的確存在不可比擬的性價比優勢,而在通訊和模擬量處理,浮點運算上,歐美品牌的產品,具有優勢。這是由于日系PLC的系統設計,主要考慮邏輯控制,從單片機發展起來的。而歐美PLC設計時,更多的加入了計算機的概念,運算和通訊在設計之初就已經成為必需的功能,所以在通訊方面更加有優勢。
曾經Foxconn的深圳工廠咨詢過我們,希望做整廠自動化的聯網,我們看了原有的設備,由于原來的供應商來自于不同的廠家,品牌很雜,主要在日系的產品,協議不一樣,需要組網,就要針對不同的協議來轉換和寫程序。他們的想法是很好的,將所有的設備的生產情況,工作情況都匯總到計算機中,納入ERP系統。我們當時提供了兩種解決方案,第一,基于原有的PLC系統,一臺一臺的進行協議轉換和編寫程序,然后最終連到計算機;第二,全部采用西門子的PLC,可以采用S7-200,性價比不錯的,方便的進行聯網;后來,由于不確定因素較多,而且擔心影響原來的生產,就沒搞。
對于富士康來說,應該它的加工能力和水平都是很高的,但在生產的自動化上,網絡還沒有為它帶來信息化的附加價值。
和一位大學老師聊起日本的自動化,他在8年前,從日本回國,在那邊呆了近10年,當時日本的生產自動化水平就已經將底層的PLC和上位機聯成網絡,生產任務就是由計算機下達,工人主要是巡視機器的工作狀況,以及一部分對實現自動化投資過大,須有人工來完成的動作。可見我們的自動化水平和發達國家來說,還是有較大差距。
這個差距和我們的國家勞動力便宜有很大關系,但隨著國家整體教育水平的提升,以及對勞動者的保護,用人成本不斷提升,在珠三角地區就出現了招工難的局面。所以,自動化程度的提升勢在必行??上驳氖?,隨著教育水平的提升,以及需求的不斷增大,越來越多的工控人,專注于工控,成為了真正的工控人。 越來越多的工控集成商、代理商變為了工控廠商,從浮于技術,到掌握技術,到技術創新,成為民族工控的支柱和脊梁,深深為這批企業祝福和加油,賽遠也將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為民族的自動化進程貢獻全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