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11-08-15 16:06 來源:證券時報
未來十年是機器人行業的黃金十年,目前國內工業機器人正在步入快速成長期,市場產銷狀況良好。
暑期強檔《變形金剛》中昏天暗地的機器人大戰尚未落幕,中國內地一場“機器替代人工”的革命已經悄然上演。
“它可用于電路板、電容、電阻焊接,比人工焊接效率高一倍,工藝更好。”深圳欣力通科技有限公司自動化事業部營銷副總劉勤彥向記者介紹該公司生產的自動化焊錫機器人時,特別強調了一句:“而且不需要加班費。”
富士康掌門人郭臺銘近日宣布,未來3年將新增100萬臺機器人取代低階人工。而A股上市公司機器人則剛剛亮出中期成績單表明,得益于工業機器人、自動化裝配與檢測生產線等主要產品需求旺盛,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增速均在50%以上。力帆股份(601777)日前披露的半年報顯示,用工成本持續上升增加了企業的成本,不過公司一年來在乘用車的涂裝車間和焊接車間上增加了16個機械手,通過產業升級,大力提高勞動生產效率,以此來應對成本上升的挑戰。
中投顧問機械行業研究員謝家宸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十年是機器人行業的黃金十年,目前國內工業機器人正在步入快速成長期,市場產銷狀況良好。今年上半年供需平衡保持在穩定的市場狀態,隨著需求的不斷擴張,大規模的市場需求即將啟動,市場供給可能會出現瓶頸。 ”
小荷才露尖尖角
很多“蘋果”的粉絲還不知道,自己愛不釋手的iPad、iPhone不僅集結了人類的智慧火花,也有機器人的一份功勞。來自安信證券的分析指出,富士康正將iPad、iPhone等產品生產線的打磨機械手交付給軟控股份(001073)控股的子公司青島科捷,這是一家專注于工業自動化和工業機器人的高科技企業,該公司目前主要為富士康提供注塑機械手,每年的銷量超過1000臺,單價在10萬元~20萬元之間。
軟控股份證券事務代表鄭雷向記者介紹:“青島科捷與富士康等公司有業務往來,今年以來青島科捷的工業機器人產銷情況不錯,已經形成較為豐富的產品線,工業機器人的售價從幾十萬到百萬級不等,軟控股份已經把工業機器人作為一大重要發展方向。”
據軟控股份年報披露,2010年工業機器人板塊實現營收3886萬元,凈利潤2477萬元,毛利率36.26%。從青島科捷公布的大事記來看,公司自2008年以來先后進入富士康、澳柯瑪、海信、西門子等公司的供應商體系。
不過,富士康此次重磅推出的機器人計劃或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打算。有消息指出,富士康100萬臺機器人不會從外面購買,而是由富士康SHZBG(鴻超準產品事業群)負責研發及制造。記者聯系富士康方面予以求證,但對方三緘其口,表示目前不會就機器人問題對外作出任何表態。
但有不少業內人士對此質疑,富士康提出的3年100萬臺機器人目標不太實際,目前全球機器人年產能尚不足100萬臺。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中國運行中的工業機器人僅為3.68萬臺,數量僅為日本的10.8%,德國的25.2%。銀河證券分析師鞠厚林預計,到2012年,我國運行中的工業機器人可達到6.04萬臺,平均每年安裝將近8000臺。
無論富士康的機器人計劃最終能否實現,中國機器人產業的星星之火漸呈燎原之勢的觀點,已經成為眾多業內人士的共識。機器人董秘趙立國言簡意賅地指出:“工業機器人發展前景好,市場剛剛開始啟動。”謝家宸則介紹:“機器人產業迎來黃金十年,自動化系統、自動化裝備、機器人、數控機床等其它配套產品及零部件市場都是獲利行業,智云股份、安徽合力、機器人、昆明機床、天地科技、達意隆等上市公司也將迎來更多發展機會。”
機械化程度持續升級
“我們在華南主推500萬元以下的中端工業機器人解決方案,主要從事簡單、重復性的勞動,用于機器替代人工,在華東地區則主推800萬元以上的高端機器人解決方案,用于提高生產效率。”趙立國告訴記者,機器人上半年華南地區訂單大幅增長,下游客戶主要集中在汽車零部件、家電電子產業。
機器人中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61億元,同比增長52%;實現凈利潤4817萬元,同比增長54%。機器人表示,上半年公司訂單實現爆發式增長,主營業務持續快速發展。新簽合同約7.51億元,占去年全年合同總額的89%。其中,增長最快的是自動化裝配與檢測生產線業務,營業收入超過1億元,同比增長85%。
謝家宸介紹:“機器替代人工主要表現在汽車、機械、電子、采礦、食品、紡織服裝、醫藥等行業。當前經濟形勢并未出現大面積好轉,顯現疲軟之勢,大部分企業經營狀況欠佳,隨著原材料成本及用工成本的上升,勞動力供求出現大面積缺口,機械替代人工是企業為保障盈利順應市場發展的一種趨勢。”謝強調,從根本上來講,機器替代人工是生產力方式進步的良好表現,這種市場化的革命促進企業進行生產要素的調整,同時也表現出機械行業技術水平的不斷升級。
浙江發展與改革研究所所長卓勇良認為:“勞動力短缺是長期趨勢,企業必須要有長期的應對策略。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善于用機器替代人工,盡快實現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換代,以此減少對日益昂貴的人工的依賴。”來自銀河證券的分析也指出,工業機器人廣泛應用汽車,電子電器,橡膠及塑料工業,食品工業等領域,受益于新興市場汽車、電子、化工等行業的快速發展,工業機器人市場也獲得爆發式的增長。
在巨大的市場需求面前,國內不少高科技企業都將機器人研發作為重中之重。奇瑞汽車正在加快研發工業機器人,其產品覆蓋國家863計劃項目210公斤負載機器人、工信部重大專項165公斤點焊機器人、6公斤弧焊機器人等多領域、多型號,計劃“十二五”期間大批量生產制造,實現機器人產業化。
激烈的品牌競爭
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步消失,用工荒和勞動力成本上漲成為制造業公司繞不開的難題,而購買機器已經成為應對用工荒的主要措施之一。值得關注的是,行業發展的良好前景也吸引了競爭者魚貫而入,部分工業機器人公司也面臨成長的煩惱。
深圳欣力通公司的劉勤彥告訴記者,焊錫機器人今年以來的銷售情況并不如預期中的一帆風順。他所在公司既生產自動化焊錫機器人,又有需要人力用的焊接機產品,下游客戶主要是華南地區的電子廠商,“相比之下機器人效率更高,生產的瑕疵品卻更少,均價在每臺20萬元左右。”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上半年一場日本大地震引發的連鎖反應改寫了中國部分電子廠商的機械化進程。劉勤彥透露,日本地震引發部分核心電子元器件供應趨緊及價格上漲,珠三角不少工廠難以承受人力成本和原材料價格上漲的雙重打擊,紛紛移師內地或轉戰越南等人力成本更低的區域,“這樣一來,焊錫機器人在珠三角的需求反而下降了。”
一面是令人遐想的市場前景,一面是令人憂心的需求下降,劉勤彥還必須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這個行業的競爭十分激烈,進口機器人技術含量較高價格也高,在這種背景下,國內甚至出現了不少進口焊錫機器人的山寨貨,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產品銷路和價格還挺不錯。”
“目前國內市場上中外資本競爭激烈,由于品牌價值較高,行業品牌競爭非常激烈,未來市場的競爭趨勢更多的是產品多元化、精細化、品牌化的競爭。”謝家宸認為,目前國內機器人及自動化裝備行業由于技術門檻較高,市場集中度比較高,銷量市場則主要體現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目前外資力量占比較大。
謝家宸還告訴記者:“由于行業技術含量高、價格相對昂貴、對產品的質量要求也較高,因此品牌企業的盈利情況非常可觀。由于需求市場良好及未來市場發展形勢喜人,行業發展前景非常樂觀,但國內技術仍與國際市場有較大的差距,研發投入亟待跟進,政府也需要對產業發展予以充分的扶持,包括相應配套政策的出臺。”
從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今年披露的《十二五機械工業發展總體規劃》來看,要求大力發展高檔數控機床和基礎制造裝備、高檔基礎零部件、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設備、海洋工程裝備、現代農業裝備、工業機器人、現代制造服務和再制造等新增長點,對發展高端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等自動化裝備給予明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