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11-02-16 16:20 來源:環球財經
預計未來10~40年,人類將面對一個資源廣泛短缺的時代。美國《未來學家》雜志2010年最后一期,將一年來該刊中的最能激發人的預測及思想綜合匯編成“2011展望”,以饗讀者。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
計算機和自動化
由于大腦與認知科學的進步,并與機器人[技術結合改進人機界面,未來人們可能通過機器人依靠意念控制自己的假肢活動。長期目標是創建機器人假肢界面,殘疾人便可用意念控制身體的殘缺部位。
互聯網將智能化,單純用于搜索的時間變短,考慮想要尋找什么的時間變長。例如,當你搜索“tank”一詞時,現在的互聯網不知你要搜索的是軍車,還是油箱。搜索引擎開發者正在教他們的程序如何根據詞匯實際使用的場合來掌握其意義,而不是如現有的搜索器采用的常用意義。
卡內基梅隆大學與微軟合作開發的“Skiput”計算機界面可以讓人的身體(如手掌)形成虛擬觸摸屏,可以顯示并通過觸摸向計算機或移動器件發送指令,用于聽音樂、玩游戲,或各種計算功能。
未來戰爭可能較少人死亡,因為在高危險的位置會安排很少真人部隊。據麻省理工學院的人類和自動化實驗室主任卡明斯說,自動化的軍車、無人戰機和機器人戰士可以從事廣泛的危險任務,如運貨、掃雷,甚至守衛國家邊境等。
稱為“都市跳躍器”的一種袋裝式、輕便而精確的小型跳躍機器人可以幫助美軍進行城市作戰,減少戰士的傷亡。這種機器人用GPS導向,能跳過25英尺的障礙,傳送多種物件,如偵察所需的攝像機、麥克風等。
能源
改用電動車并不能減少能源需求。大規模地將車輛動力從燃油向電動轉變雖然可減少碳排放,卻可能增加更多的電力需求。家用電器、計算機、手機和其他電子消費品也將增加電力需求。
以電力需求為主的能源需求將繼續暴漲。化石能源被指責造成90%的二氧化碳污染,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還不能成為可靠的基本負荷電源,因此核能得以復興。核能可能很快要超過石油,預計到2030年將供應世界電力的30%,今天則占16%。
電動車將使化石燃料動力車遭淘汰。到本世紀中,美國可能將要完成從汽油車向更可靠的(行駛里程更長、較少維護的)電動車的過渡。
太陽能可能做小到如閃光點。光點般大小的光電池可以鑲嵌到紡織品中,為移動器件提供無所不在的能源。美國桑地亞國家實驗室開發的微小光電池還降低了太陽能的成本,可以利用通常的微電機系統(MEMS)技術制造。
油價的上漲可以靠可再生能源日益增強的競爭力來抑制。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海浪能等均可減少對石油的依賴。到2060年,無污染的氫經濟可能成為現實,但是需要付出代價。
環境
更多的核電站正在建設中,卻不足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污染。2007年,全世界有439座核電站,現有25個國家計劃建設112座核電站。如果要靠核電對減少碳排放作出貢獻,就要大約2000座新的核電站。
海洋中的死亡帶正在快速加劇環境危險。農業的產業化讓大量動物糞便和農作物肥料污染清潔水和海岸生態系統,造成了越來越嚴重的富營養化現象,耗盡了魚類、甲殼類和其他海洋生物賴以生存的氧。
今天受保護的很多物種將因各種災難而滅絕。據阿德雷德大學和麥考瑞大學的一項研究,總數少于5000的任何物種只要有一次災難就會滅絕。這使得總數只有1000~2000頭的大熊貓、170只的加州神鷹都處于極危險的境地。重建大型棲息地和嚴厲的保護種群計劃有可能使之遠離危險。
北極領旅鼠種群的驟降是由于氣候變化所致,將對世界產生連鎖性的影響。長夏使動物沒有時間繁育,北極領旅鼠還成為許多食肉動物,如雪鶚、賊鷗等的基本食物。快速的氣候變化在北極尤為顯著,由此引起的北極區動物外遷,展示了氣候變化如何影響動物的行為。
據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Overland的研究,氣候變化的效應因緯度而不同:北冰洋中冰的消失很可能造成歐洲、東亞和北美大陸更寒冷多雪的冬天。
美國農業部的研究認為,二氧化碳的增加促進了轉基因大豆及其所對抗的野草生長。到2050年,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到百萬分之550時,快速蔓生的野草會成為更大麻煩。
阿拉爾海曾經是世界第四大湖,近幾十年嚴重干縮。恢復措施之一是建壩將較少污染和鹽堿化的北部小塊與南部大塊隔離開。阿拉爾海如果保護措施不力,將會在2020年干涸。
糧食與農業
環保主義者未來可能因轉基因作物可以減少二氧化碳而對其表示歡迎。以前轉基因作物一直受到環保主義者的抵制,《全球秩序》的作者布蘭德則認為,轉基因是有利的。農業科學家確信他們已經分離出植物中的“溫度計”,從而使之感知和適應溫度的改變。英國科學家還發現了植物基因的突變,使之能在極熱的條件下生長。因此,未來某一天有可能使農作物不再受氣候變化的影響。
室內立體農場使得城市生活可自我維持,每個樓層都用于種植食物的“生命”摩天大樓很快就能在城市中出現。隨著日益加劇的城市化,縱向的立體農場將食物生產者與消費者拉近,使農場向第三維——豎直方向擴展。利用現有技術,城區一座30層的摩天大樓可供養5萬個市民。
世界潛在的糧荒可能會發端于地下水的過度開采,水位急劇下降的國家保有世界人口總數的一半。估計4億人(其中印度1.75億,中國1.3億)現在靠過度開采地下水的農業和加工生活。因地下水大部耗竭,沙特阿拉伯已經宣布,到2016年將完全終止小麥的生產。世界將進入食物不安全的新時代。食物的高價格,快速增長的饑餓人口,對土地和水資源日漸增強的爭奪表明,國家必須更好地管理國內有限的資源,否則將會面臨糧食短缺。
科學技術
量子計算將使網絡免受攻擊,但也可能使之不可防護。華盛頓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家培根認為,爭取率先創建一個大型量子計算機或量子網絡是國家安全的要務。目標是駕馭基本粒子的量子水平行為,從而建造更快的計算機。這樣就能使政府(或其用戶)破解目前不可破解的密碼,或創造基本無法破解的密碼。
臨界點科學表明,在股市、北極和大腦的功能之間有奇怪的相似性。《自然》雜志2009年的一篇報告指出,很多復雜系統,如市場交易、動物種群和生態系統,都展現了在大崩潰前的“早期警告”行為。作者認為,利用更加可靠的統計工具將有利于對各種系統的自然警告信號進行研究。
新出現的交通系統將減少交通堵塞和事故。洲際高速公路將有適合于計算機控制的汽車和貨車的車道。機器人車(Robo-car,完全由車載人工智能控制的小型車)將在居民區接送老人和殘疾人到超市、醫院和他們想去的地方。
上述這些研究與其說是預測,不如說是展現未來可能發生的狀況,警告人們避免潛在的問題,為爭取較好的未來向我們提供行動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