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1九色_日本68xxxx_欧美高清另类自拍视频在线看_欧美人禽_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青牛牛_亚洲射情

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指定宣傳媒體
新聞詳情

科技日報評出2007年國內、國際十大科技新聞

http://m.sharifulalam.com 2007-12-29 11:06 來源:科技日報

    由科技日報社組織,部分院士、多家中央新聞單位參與評選的“2007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今天揭曉。 
   2007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是: 1、我自主研制第三代戰機殲-10亮相。2、“十一五”將建12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3、動車組飛馳大江南北,引領鐵路第六次大提速。4、我國探明冀東南堡10億噸大油田。5、巨型似鳥恐龍化石現身內蒙古。6、黑龍江省首次發現兩個人類新基因。7、我科學家成功破譯黃種人生命密碼。8、十七大報告縱論自主創新。9、嫦娥一號發回月球照片。10、我國首架自主知識產權支線客機下線。
  1 自主研制第三代戰機殲-10列裝部隊
   從上世紀就開始研制和試飛的殲-10戰機,公開之前,有關它的“揭秘”已在網絡上沸沸揚揚了好幾年。“千呼萬喚始出來”,今年1月5日,殲-10戰斗機正式亮相,列裝部隊。它由中國一航自行研制,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戰斗機。 
   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足以說明,擁有制空權,才能主導戰場。有力的作戰體系需要先進的戰斗機;而自主研發先進戰斗機是維護制空權,保證大國安全的必要舉措。殲-10的成功,使我國成為第四個能同時自主研發先進戰斗機、發動機和導彈的國家。 
   上世紀80年代,相關部門提出要造一架適用21世紀的先進戰機,但其所需的人力物力遠遠超出當時的國力所限。1982年,時任中央軍委主席的鄧小平聽了匯報后,提出投資5個億,要搞一個新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飛機。 
   1986年1月,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下發文件,批準殲-10立項研制,代號為十號工程。當時,國外先進的第三代戰機開始裝備并應用實戰,而我國航空工業基礎差、人才斷層明顯,軍用戰機落后國外先進水平不止一個20年,就是在這樣的起點上,科研人員們克服困難,數十年如一日,投入到適應跨世紀作戰環境的新型戰機的研制中,把1986年的一張草圖,變成了印有八一軍徽、叱咤縱橫的現役機。有專業人士 評價說,殲-10和它附帶的發動機、導彈武器系統,令我們擁有了完全自主研制先進戰機的能力,這是巨大的突破,它的技術水準也大大縮短了我們和世界最先進水平的差距。 
  2 又有12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啟動建設 
   “十一五”期間,我國將投資60多億元啟動建設12項大科學裝置,包括散裂中子源、強磁場實驗裝置、大型天文望遠鏡、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航空遙感系統、結冰風洞、大陸構造環境監測網絡、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評價設施、蛋白質科學研究設施、子午工程、地下資源與地震預測極低頻電磁探測網、農業生物安全研究設施等。 
   我國已建成的大科學裝置運行情況總體良好,提高了我國在相關基礎研究前沿領域的國際地位和戰略高技術的研發能力,為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提供了有效的服務,提升了我國在相關領域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例如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建成,奠定了中國在國際高能物理界的地位;全超導非圓截面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使中國的聚變研究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當前全球競爭日趨激烈,加強創新能力建設成為世界各國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國策。我國確立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發展戰略,而大科學裝置在創新能力的提升中占據重要地位。 
   人類探索自然世界必須借助科學儀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對物質結構的認識是從一開始看到身邊的各種物質逐步深入到細胞、分子、原子和原子核深層次,這些原子內部結構與運動的信息只有借助大科學裝置才能獲得,而這些信息是眾多學科前沿研究的基礎。目前,世界各國都認識到大科學裝置在國家創新能力中的重要地位,許多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在已經建設眾多大科學裝置的基礎上,紛紛制定雄心勃勃的大科學裝置發展規劃并加大對大科學裝置的投入規模。
   我國要在未來的科技競爭中取得優勢,必須建造大科學裝置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我國基礎科學和前沿高技術領域的創新能力,在部分科技前沿領域在國際上占據一席之地。 
  3 動車組飛馳大江南北引領鐵路第六次大提速 
   4月18日零時起,我國鐵路第六次大面積提速,正式使用新的列車運行圖。命名為“和諧號”的140對時速達200至250公里的國產化動車組馳騁大江南北。 

   按照中央“引進先進技術、聯合設計生產、打造中國品牌”的要求,通過3年多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我國鐵路掌握了高速動車組總成、車體、轉向架、牽引變流、牽引控制、牽引變壓、牽引電機、列車網絡控制和制動系統等9項關鍵技術以及受電弓、空調系統等10項主要配套技術。采用的交直交電傳動技術、微機控制制動技術、鋁合金和不銹鋼輕量化車體技術、列車計算機網絡控制技術以及無搖枕高速轉向架等技術,代表了當今世界高速動車組的一流水平。 
   鐵路第六次大提速共涉及京哈、京滬、京廣、隴海、滬昆、膠濟、廣深、京九、蘭新等18條線路,旅客列車最高運行時速達到120公里及以上的線路延展里程共計2.2萬公里,比第五次大提速增加6000公里。
   其中,旅客列車最高運行時速達到160公里及以上的線路延展里程共計1.4萬公里;達到時速200公里及以上的線路延展里程共計6003公里;達到時速250公里的線路延展里程共計846公里。 
   4 10億噸整裝優質大油田冀東南堡油田被發現 
   石油短缺,不僅讓加油站里排起長隊,也使日常消費變得更貴。盡管從中東和非洲開采的石油源源不斷地運入,我們滾燙的經濟引擎還是喊渴。如此背景下,渤海灣灘海地區發現的10億噸大油田———冀東南堡油田,正好比天降甘霖。溫家寶總理說:“經過近幾年的勘探,發現了南堡油田這個整裝優質大油田,這是40多年來我國石油勘探最激動人心的發現。聽到這個消息,我興奮得睡不著覺。” 
   這個大油田,是繼大慶油田以來油氣勘探的最大發現,也是中國近海地區發現的最大油田。它有“兩大、三高、四好”。“兩大”即儲量規模大:三級油氣地質儲量當量達到10.2億噸,其中基本探明石油地質儲量4.05億噸;油層厚度大:平均單井鉆遇油層厚度80—100米。“三高”即單井產量高;儲量豐度高;儲量落實程度高。“四好”即油層物性好;油品質量好;試采效果好;勘探效益好:截至目前,南堡油田共投入勘探投資57.2億元,發現成本為0.59美元/桶,遠低于國際大油公司1.2—1.5美元/桶的平均水平。中國石油方面透露,將從2008年開始大規模開發南堡油田,到2012年原油產量達到700萬噸,加上其陸上產量300萬噸,屆時,冀東將成為中國石油又一個新的千萬噸油田。
   溫家寶總理提到,“石油工人和技術人員用新的理論、新的方法、新的工藝和技術”找到了這個大油田,具體說來,就是“一項理論、四項技術”。一項理論即東部陸相盆地富油氣凹陷精細勘探理論。四項技術即三維地震的精確描述技術;快速鉆井與油層保護技術;定向井鉆井技術;井筒儲層及油氣層評價技術。
   5 巨型似鳥恐龍化石現身內蒙古二連盆地 
   6月13日,中科院宣布在內蒙古二連盆地,發現了一具奇特的恐龍化石。這件被命名為二連巨盜龍的化石標本已有8000萬歲,體長約8米,站立高度超過5米,體重約1400公斤,體形可與著名的暴龍相比。經研究表明它是鳥類的近親———竊蛋龍類,這一類群的其它屬種體形很小,多數體重僅為幾公斤,甚至不足1公斤。但二連巨盜龍如此巨大,具有的似鳥特征卻比小型的竊蛋龍類多。 
   雖然沒有直接的化石證據,但科學家們推測二連巨盜龍體披羽毛,沒有長牙齒,而是發育了一個巨大的喙,喙是用來切割植物、獵食小型動物,還是用來壓碎蛋殼,科學家們還無法確認。 

   被發現的二連巨盜龍大約在11歲左右死亡,死亡時剛剛進入成年期,如果它完全成年,可能要遠重于1400公斤。科學家們推測,二連巨盜龍采用一種加速生長的策略,其生長速度甚至快于某些大型暴龍類。科學家們還運用CT掃描技術對二連巨盜龍的脊椎內部進行了觀察,發現這些脊椎內部具有海綿狀結構,與一些大型植食性蜥腳類恐龍相似。 
   二連巨盜龍的許多奇特形態特征未見于其它任何恐龍。比如,它的脊椎體上有一些奇特的孔洞,不知有什么用。它后肢比例也異乎尋常。一般而言,當恐龍體形變大的時候,它們的四肢會更加粗壯,遠端部分會更短,但是二連巨盜龍和大小相似的其它恐龍相比,后肢卻顯得纖細,小腿修長,指示它的奔跑能力強于其它恐龍。
  6 黑龍江省首次發現兩個人類新基因 
   9月,黑龍江省血液中心首次發現的兩個人類白細胞抗原(HLA)新等位基因,被世界衛生組織HLA命名委員會正式命名為DRB1*1216和B*5621。自上世紀中期發現第一個HLA抗原至今,全世界已檢測出相關HLA等位基因2100個。本次發現為世界HLA系統數據庫又增添了兩名新成員,同時意味著人類對自身基因的認識又前進了一步。 
   HLA系統是人類最復雜的遺傳學系統之一。HLA等位基因是編碼人類白細胞組織相容性抗原的基因,它與骨髓及組織器官移植關系密切。實行器官和骨髓移植時,需要供體和受體的6個最重要HLA等位基因完全吻合。新基因的發現,能使器官及造血干細胞移植更加準確地進行配型,也增加了人類尋找匹配基因的可能性。我國現無血緣關系供、受體移植逐漸增加,發現HLA等位基因,能提高造血干細胞移植配型的成功率和精確度。
   自2003年起,黑龍江省血液中心輸血醫學研究所科技人員在4年的時間里共檢測了30000多例隨機的供者標本。在對大量供者標本進行檢測過程中,他們發現兩例標本有異常,即在某方面與眾不同,與目前已知的基因序列無法對應。他們并沒有忽略這一極小的異常情況,通過進一步論證,研究人員確定這兩個樣本中包含未知的基因序列,于是把這兩例異常基因進行了克隆,最后證明它們是新的等位基因。 
   7 科學家成功破譯黃種人生命密碼 
   10月11日,第一張黃種人全基因組標準圖由我國科學家繪制完成,樣本來自一個典型的中國人。炎黃子孫的基因特質首次在基因圖譜中得到了完美呈現。中國人的黃皮膚,詩人的解釋是承繼于母親河,科學家則給出了完全不同的精確答案。 
   人類基因組圖譜被認為是“人體的第二張解剖圖”。被命名為“炎黃一號”的黃種人基因組圖譜繪制計劃,通過分析人體24條染色體的堿基序列,獲得完整的黃種人基因組圖譜。 
   這張黃種人基因組圖譜由我國科學家采用新一代測序技術獨立完成,這是我國繼承擔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1%任務,國際人類單體基因10%任務后,在人體基因測序方面從1%到100%的一次成功跨越。參與研究的主要成員都是曾經代表中國完成“人類基因組計劃”1%任務的科學家。
   獲得個人基因圖譜,有助于預防遺傳疾病,并研制新藥物和新醫療方法,最終實現人類個體化診斷和個性化治療。目前全世界共發現2000個與疾病有關的人類基因,其中1500個已在美國用于臨床診斷。科學家認為,由于黃種人突變位點與白種人不盡相同,不能完全照搬國外的診斷標準。因此,這張全基因組圖譜勾勒出了黃種人的獨特處,意義非凡。 
   8 十七大報告縱論自主創新自主創新成國家發展戰略核心 
   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貫徹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 
   報告將“自主創新”放在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8個著力點之首。報告指出,認真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加大對自主創新投入,著力突破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技術。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支持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性技術研究。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充分利用國際科技資源。進一步營造鼓勵創新的環境,培養造就世界一流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才,使創新智慧競相迸發、創新人才大量涌現。 

   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指出:“我們要深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化改革開放,推進自主創新,讓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成為經濟發展的雙引擎,為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社會動力和技術支撐。” 
[page_break]

  9 中國人實現探月夢想“嫦娥”發回月球照片 

   10月24日18點05分,我國第一顆繞月探測衛星———嫦娥一號發射成功并進入預定地球軌道。11月26日,國家航天局公布了第一張“嫦娥”拍攝的月球照片。 

   在嫦娥一號衛星飛向38萬公里外月球的漫長旅途中,需要進行一系列復雜而充滿風險的動作。發射、入軌、變軌、奔月、修正、制動、繞月、探測、傳輸、研究,從衛星發射到最后數據分析過程的10個關鍵環節都已順利完成,這意味著我國首次繞月探測圓滿成功。 

   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的第一步,嫦娥一號從立項到發射僅用了3年多時間。我們沒有重復別人的老路,而是實現了跨越———嫦娥一號衛星將首次繪制月球三維全圖,探測的元素中有9種是國際上從未公布的。 

   1984年聯合國通過的《月球協定》規定,月球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如果我國的月球探測活動取得一些成果,在國際上討論《月球協定》的修訂和分享月球權益時,將有更大的發言權,就能更有效地維護我國在月球的合法權益。 

   不僅如此,探月工程中需要突破一系列關鍵新技術,涉及到諸多新領域,這些新突破又將推動一大批基礎科學和應用技術的發展。 

   “嫦娥”的月球之行擔負四大任務:繪制立體的月球地圖;探測月球上元素的分布;評估月球上土壤的厚度和氦-3的資源量以及記錄原始太陽風數據。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它將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向地球人匯報。 

   10 首架自主知識產權支線客機下線 

   我國首架自主知識產權的ARJ21噴氣支線客機歷時7年的研發已于12月21日下線,這架能夠滿足中國高原、荒漠等特殊環境要求的支線客機經過試飛等程序后,就可以投入商業運營。 

   ARJ21是一種中、短航程渦扇支線飛機。機翼長13米,有70—90個座位。在技術上,它和目前的115座單通道大飛機差別不大,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民用支線飛機。它有兩大優勢:第一,它按照中國的自然環境設計,能滿足國內絕大多數機場,特別是以昆明機場為代表的西部航站的起降要求;第二,它比國外同類飛機更寬,因而更舒適。 

   民用飛機的研發頗為不易。一方面,如ARJ21飛機總設計師吳光輝說:“航空工業是戰略性的高科技產業,必須丟掉幻想、堅韌不拔、堅持自主創新,……航空工業是典型的軍民結合產業,應充分利用國家對軍機研制長期投入形成的寶貴資源和平臺,發展民機產業。” 

   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面向市場,從研究市場需求做起。進入21世紀以來,50座之上和100座之下的支線客機市場急劇膨脹,而它的技術難度又比干線飛機門檻低一些,對于我們國家的航空工業來說是恰如其分。 

   ARJ21從頭開始,研制中涉及一系列在國內首次應用的技術。它是我國航空工業50多年以來成果的一個大集成。多年以來,我國在各種飛機的研發方面都取得了相當的成果,累積起來,在民機方面突破了關鍵的節點。ARJ21的成功僅是一個開始,更重要的是它為大型飛機研制積累了寶貴經驗,為今后我國民用飛機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由科技日報社組織,部分院士、多家中央新聞單位參與評選的“2007年國際十大科技新聞”正式揭曉。這十大國際科技新聞是: 
   一、第一臺分子機器誕生 
   分子機器是近年納米研究領域的重點。法國與德國科學家合作,首次成功研制出可旋轉的“分子輪”,并組裝出真正意義上的第一臺分子機器———生物納米機器。這個非常奇特的有機分子包括2個直徑為0.7納米、由三苯甲基分子組成的“車輪”,所有分子機器的化學結構均被固定在銅基上。“分子輪”將在復雜的納米機器如分子卡車和分子納米機器人制造中占有重要位置。 
   二、僅一個原子厚的最薄材料問世 
   2007年3月1日,英德兩國科學家宣布聯手研制出世界最薄材料,厚度只有一根頭發的20萬分之一,它的問世有望在電子計算機和醫學等領域掀起新的革命。這種膜片由碳原子六邊形連接而成,狀如蜂巢,但只有一個原子厚。如果層層疊加,需要20萬層才能達到一根頭發絲的厚度。這是一種比納米技術更新的全新的技術,連納米技術都不是描述這種新膜片的適當詞語。這種膜片將主要應用于大幅提高計算機運算速度和研制新藥物,比硅更靈敏、更節能,有可能最終取代硅,成為更加有效的晶體管。 
  三、人類首次合成人造染色體 
   最具爭議的美國“科學怪人”克雷格·文特爾2007年10月6日向媒體透露,由他領導的研究小組合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人造染色體,并有可能創造出首個永久性生命形式。研究人員通過基因組移植,成功地使一種細菌變成另外一種細菌,且新植入的基因組開始取代原基因組運作。這是人類首次在一個活有機體中一次性移植入其他物種的完整基因組。此外,研究小組還公布了文特爾本人的“雙倍體基因序列”,即遺傳自父體和母體兩套染色體的完整版基因序列,這是迄今最為詳細的人類基因組差異圖及全球首份個人版全基因組圖譜,它使人類向真正的“個性化醫療”時代又邁進一步。 
   四、中國發射首顆探月衛星 
   中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于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成功飛天,11月5日進入環月軌道,并陸續發回多幅探月照片和大量探測數據,繞月探測圓滿成功。這是繼人造地球衛星和載人航天衛星之后,中國航天事業取得的又一新的里程碑,開啟了中國走向深空探測宇宙奧秘的時代,標志著中國已進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測能力的國家行列,為人類和平開發利用外層空間做出了又一重大貢獻。 
  五、發現4個夸克組成的復合粒子 
   一國際聯合研究小組利用大型正負電子對撞加速器,發現了一種新的帶電荷粒子。它與已知的由一個夸克和一個反夸克組成的介子不同,極有可能是由4個夸克結合形成的新的復合粒子。這一發現對進一步加深量子色動力學現象的理解具有重要意義。量子色動力學認為,夸克由于強力作用不能單獨存在,而是被封閉在介子復合粒子中。此次發現使科學家對量子色動力學現象有了更深的了解。 
  六、成功克隆靈長類動物胚胎 
   美國科學家利用細胞核轉移技術,用靈長類成年成纖維細胞成功克隆出獼猴胚胎,并提取出2個干細胞系。這是科學家首次成功克隆靈長類動物胚胎,并從來自14只獼猴的304個卵母細胞中培育出2個胚胎干細胞系。 
   七、皮膚干細胞成功問世 
   美日2科研小組于2007年11月20日同時發布各自的干細胞研究新成果:成功地利用人體皮膚細胞“仿制”出具備胚胎干細胞功能的干細胞,從而有望避開胚胎干細胞研究面臨的倫理爭議,并大大推動與干細胞有關的疾病療法研究。對數以百萬計寄希望于干細胞療法的患者來說,該項突破是一個重大的科學里程碑。隨后,美國利用皮膚干細胞治療老鼠的鐮狀細胞血癥也獲進展,病鼠的血液和腎功能都開始恢復正常。這是科學界利用皮膚干細胞進行醫療研究的首次嘗試。 
  八、培育出能抗癌的實驗鼠 
   美國肯塔基大學通過植入能殺滅多種癌細胞且不會傷害正常細胞的“Par-4”腫瘤抑制基因,成功培育出能抗癌的實驗鼠,對人類抗癌研究具有重要借鑒意義。如果能通過骨髓移植讓“Par-4”作用于人體抗癌,就可以使癌癥患者免除化療放療的侵害。 
  九、克隆出轉基因熒光貓 
   韓國科學技術部于2007年12月12日宣布,韓國國立慶尚大學通過對母貓的皮膚細胞進行基因改造,用轉熒光蛋白基因技術克隆出其皮膚能在黑暗中發出紅光的貓,標志著全球首次克隆出帶紅色熒光蛋白基因的貓。該成果意義重大,可利用它培育出與人類有同樣疾病的其它克隆動物,幫助更好地研究治療遺傳性疾病。還將有助于發展干細胞研究和治療,并能幫助克隆老虎、美洲豹和野貓等瀕危動物。 
   十、“巴厘島路線圖”最終簽訂 
   2007年12月16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在比原定閉幕時間推遲了一天之后,終于最后簽訂了“巴厘島路線圖”,決定在2009年前,就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新安排舉行談判,以保證《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在2012年到期后人類減排溫室氣體的努力不會中斷。“巴厘島路線圖”的簽訂是一個艱難的進步,它為2009年前應對氣候變化談判的關鍵議題確立了明確議程,這些具體議題包括:適應氣候變化消極后果的行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方法;廣泛使用氣候友好型技術的方法;對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措施進行資助等。 
版權所有 工控網 Copyright?2025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午夜一区 | 久久久精品 | 97精品国产97久久久久久粉红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a毛片 |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久软件 |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 中文视频在线 | 日韩在线h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 | 激情二区 | 国产在线观看av | 91精品国产九九九久久久亚洲 | 欧美三区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亚洲视频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黑人 | 亚洲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 淫片在线观看 | 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一级在线视频 | 精品动漫一区二区 | 国产精华一区二区三区 | 国内自拍青青草 |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 国内成人在线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 | 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播精品人 | 国产精品一区三区 | 国产精品污www在线观看 | www.在线色| 丰满少妇一级毛片不卡免费 | 91大神免费观看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福利 |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 | 久久久久久久久成人 |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麻豆不卡 | 日韩精品一区在线视频 | 国产亚洲高清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