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07-08-29 09:30 來源:知識產權報
閱讀提示
以輕型電動車為代表的電動車產業,已經成為我國自主知識產權比較多的大產業,相關技術領先國外4到6年。有關專家和業內人士呼吁,應盡快確立我國電動自行車行業標準,以促進電動車行業健康有序地發展。
8月10,記者從2007電動車自行車行業上半年景氣趨勢發布會上了解到,電動車已經成為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比較多的大產業,相關技術領先國外4到6年。而電動車的國家標準《電動車通用技術條件》已經不能適應目前電動車行業的發展。有關專家和業內人士呼吁,應盡快確立我國電動自行車行業標準,以促進電動車行業健康有序地發展。
一個蓬勃發展的產業
1995年,清華大學研制出我國第一輛輕型電動車。短短10年間,我國已發展成全球最大的電動車產業,同時也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
據了解,僅2006年,全國2000家電動車企業就生產了1920萬輛電動車,出口300多萬輛,實現產值約400億元,利稅超百億元,就業人口100多萬人。目前,我國輕型電動車的產銷量占全球的95%,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生產、消費和出口國。預計到2010年,輕型電動車的產量將達3000萬輛,出口量達500萬輛,總產值達1000多億元。
中國電動車協會副理事長陸金龍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電動車是從1996年才開始發展的,到現在整整10年,可以說現在是電動車行業發展的一個比較關鍵的階段。盡管電動車行業的增長幅度明顯下降,但是技術創新速度卻不慢,比如驅動技術、電池技術、控制技術、充電技術、能量回收技術等已領先國外4到6年。
陸金龍介紹,在市場需求的刺激下,我國電動車的壽命提高了5倍,效率提高了3成,載重能力提高了近4倍,成本和價格下降了4倍。從技術上看,電動車各種技術在市場的刺激下必然迅猛發展,將涌現出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成果。從產業基礎看,我國已形成全球最大的輕型電動車生產能力,而且技術水平遙遙領先世界,如日本和歐洲一些國家。
在尷尬中前行的電動車
近年來,我國多個城市在電動車的“禁電”與“放電”之間徘徊。
2002年8月,北京市公安局發出通告,規定從2006年1月1日起禁止電動自行車上路。2005年底,北京又發通告,允許符合國家標準的電動自行車上路。
2003年8月,浙江溫州市嚴禁電動自行車在市區行駛;2005年,廣東珠海市人大通過條例,從當年7月起,禁止電動自行車上路行駛。
據陸金龍介紹,電動車屬于非機動車,由于《道路交通安全法》對非動動車的限制,我國各個省市的路況不同,具體情況也不太一樣,他們對電動車的認識也不一樣,導致了部分城市在“禁電”與“放電”之間徘徊的局面。但是,這并沒有影響我國整個電動車行業的發展。作為在這種體制和市場夾縫中生存的新興產業,浙江、江蘇、天津、上海和廣東等地,電動車企業脫穎而出,經過10年的發展,目前已經成為我國電動車行業發展的主要基地。
據記者了解,10年來,雖然“禁電”風暴不斷,但是由于廣大消費者的青睞,電動車的市場需求量非常大,電動車產業更是以每年80%的速度在增長。[page_break]
呼喚確立行業新標準
在歐、美、日等國家,輕型電動車還停留在休閑和短距離代步上,是從屬和備用的交通工具。在我國,電動車是廣大工薪階層的日常交通工具,使用頻率非常高。
浙江綠源電動車有限公司董事長倪捷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介紹,目前電動車行業的國家標準《電動車通用安全技術條件》,從討論、發布到施行,距今已經有10年的時間。當時,我國電動車生產廠商不到100多家,到如今電動車生產廠商已經將近2000家。10年前電動車一年的生產量只有1.83萬輛,而去年電動車的生產量為1920萬輛。1999年發布的國家標準規定電動車的重量不能超過40公斤,能夠行使25公里就行了。但是,隨著城市化的進程和大量農村消費者的出現,電動車的行駛距離已經發展到70到80公里。原來設定標準時,沒有想到的距離和載重量問題現在都出現了,這迫切要求必須盡快確立新的行業標準。
江蘇一家知名品牌電動車企業的負責人表示,10年前發布的國家標準已經不符合電動車產業的發展現狀,沒有為企業技術發展留出空間,限制了企業的技術創新,不利于整個電動車行業的發展。因此,希望能盡快制定新的電動車行業標準,以確立電動車的發展戰略和方向,促進電動車行業有序發展。
陸金龍認為,應盡快建立新的行業標準,對電動車行業的標準應適當放寬。因為,目前電動車是典型的涉及到老百姓生活的交通工具。
據悉,目前電動自行車行業標準更新已進入熱啟動。電動自行車新標準將給廠商和交通管理帶來“解套”希望,分類管理成為可能:電動自行車留在自行車道上,電動摩托車加入機動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