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上海淳大萬麗酒店四樓會議大廳燈火輝煌,氣氛熱烈,第二界中國國際金屬加工高峰論壇(CMWS’2006)在這里隆重舉行。此次論壇盛會吸引了來自機床、汽車、軍工、航空航天、能源、電力、工程機械、冶金等行業的150多名專家和學者代表。
近年來,伴隨著我國制造業的高速發展,市場及用戶對機床的需求結構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從以中低檔產品為主,向中高檔方向轉變。這種趨勢為國內外金屬加工制造商帶來了新的契機。今年是我國“十一五”的第一年,機床行業又將迎來新一輪的采購高峰,因此國內外機床行業只有必要適時地調整產品結構,充分地滿足廣大用戶的需求,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先機。借助2006中國國際金屬加工工業展覽會(MWC)召開之際,中國機床總公司、漢諾威展覽會(中國)有限公司和德國弗戈工業媒體聯手舉辦“第二界中國金屬加工高峰論壇(CMWA’2006)”,為現代裝備制造業營造出一個很好的交流平臺,為國內外企業拓展廣闊的中國市場奠定了基礎。
上午9:50分,德國弗戈工業媒體MM《現代制造》雜志主編馮建平先生主持了本屆論壇;本屆論壇大會主席、中國機床總公司總裁刑敏先生致歡迎辭。
同濟大學現代制造技術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張曙先生在以“高性能數控機床的現狀與趨勢”為題的報告中指出:隨著汽車、航空航天等工業輕合金材料的廣泛應用,高速加工已成為制造技術的重要發展趨勢。高速加工不僅是設備,而是機床、刀具、夾具和數控系統以及編程技術的集成,高速的目的是高效。張曙先生就超精密車床、納米加工 、5-6軸聯動數控機床、完整加工、干式加工、極限加工、新型功能部件、開放式控制系統、數字伺服驅動技術等金屬加工機械化和自動化設備和技術的發展作了介紹。
“極端制造”的內涵就是制造上的極端化、精細化。上海機床廠不僅推出了數量可觀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同時還推出了具有科研成果意義的“極端制造”理念下的新穎產品。上海機床廠有限公司總經理繆穎先生作了“技術創新式企業發展的生命線”的專題發言。小巨人機床有限公司黃建文總工程在發言中介紹了小巨人公司在數字化制造方面的經驗,以及CPC(智能生產中心)軟件的主要功能及應用。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裝備部主任陳長年先生、北京機床研究所副總工程師盛伯浩先生、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項目經理達世亮先生分別作了“汽車在制造裝備自主創新的思考”、“數控機床高效精密化發展淺析”、“汽車制造中切削加工的新特點”為主題的發言。
中國金屬加工工業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走出一條自主創新之路,如何把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結合起來實現機床工業的跨越式發展,縮短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是擺在我們面前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共同探討國際金屬加工工業未來發展思路,本次論壇給代表們帶來了新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