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電等三行業的博弈 積極地對抗努力地妥協
http://m.sharifulalam.com 2006-04-27 09:18 來源:證券時報
編者按:2005年,無論是煤電之爭、電解鋁企業結盟對抗氧化鋁,還是國內鋼鐵企業一致對抗鐵礦石漲價……種種跡象表明,這場博弈已經深入到各個領域,而在這場博弈的背后,利益需求則猶如一雙無形的手控制著博弈的雙方的態度,或是暫時妥協,或是繼續僵持。
煤電兩大行業之對峙與聯動
前幾年,隨著國內投資拉動經濟增長政策的執行,大批高耗能項目的上馬,造成電力緊張的局面,“十五”期間,為解決電力供應不足的問題,又大張旗鼓地開展電力建設,而建設的大量電廠,帶來的是對煤炭消耗的巨量需求,使得煤炭價格直線上升。面對上漲的煤炭價格,電價卻受到限制,電力行業堅持煤炭價格不能變動,煤炭行業卻不愿放棄煤價上漲帶來的利益,2003年在電煤訂貨會上,雙方矛盾終于爆發,形成了兩大陣營之間的對壘,并且愈演愈烈,此后,雖然在國家有關部門的協調下,矛盾暫時緩和,但未完全得以解決,2006年的訂貨會,出現合同“有量無價”的局面。
煤電雙方表面是價格之爭,實際是在國內經濟體制轉軌過程中的過渡中計劃與市場兩種體制的沖突,從另一方面講,煤炭作為一種日漸枯竭性資源,其價格上漲乃大勢所趨,隨著2005年12月電煤價格放開,國家保護資源節約利用的方向日漸明確,如何處理由此帶來的上下游之間的沖突,取決于未來電價市場化方向的確定。
電解鋁企業從聯盟到瓦解
同為上下游產業對峙,氧化鋁和電解鋁行業的沖突卻又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爭執,體現為對市場話語權的爭奪。
2005年,由于中國巨大的電解鋁產能造成的氧化鋁供應緊張,致使氧化鋁價格上漲了35%。氧化鋁占電解鋁生產成本的比重高達55%,高企的氧化鋁價格讓電解鋁行業不堪重負,同時,由于產能擴張造成電解鋁產品在市場供過于求,很長一段時間價格處在低迷狀態,電解鋁全行業出現虧損局面。
為了能爭奪更多的市場份額,以換來在競爭激烈市場中的生存,電解鋁企業拼命擴產,但結果是越拼越虧,在此艱難局面下,業內出現“聯合減產”的呼聲,出于以市場換取生存的目的,國內電解鋁企業走到了一起,2005年底,占國內六成產能的23家骨干電解鋁企業集體宣布主動減產10%,以減少市場供應量,進而調節產品價格。
但電解鋁企業高興了還不到24個小時,國內最大的氧化鋁供應商中鋁公司即宣布將氧化鋁價格再度上調,減產換來的價格轉機登時化為泡影。
從鐵礦石漲價到被迫結盟
同樣處于上游的鋼鐵企業卻也體驗到了做為鐵礦石下游企業的尷尬境地。我國雖然是全球最大的鋼鐵生產國,同時卻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鋼鐵市場。但在國際市場上,由于購買力量分散,往往受制于供應商。鐵礦石漲價給國內的鋼鐵企業帶來極大的成本壓力。
面對嚴峻的國際兼并形勢,自去年以來,國內鋼鐵企業在有關部門的協調下走到一起,共同應對來自海外原料供應商的壓力,在2006年的鐵礦石談判中,國內企業一致抗擊供應商漲價的要求。目前,鋼鐵行業聯合重組的進程已經開始加快。
在鐵礦石傳導下的鋼材漲價后,國內七家輕卡巨頭聯盟漲價2%-5%左右,相信其真正的原因,應該也是上游原材料帶來的成本和利潤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