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能力提高重大裝備研制取得新進展
http://m.sharifulalam.com 2006-02-22 09:01 來源:中國機械網
2005年,機械工業著力調整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創新能力顯著提高,重大裝備研制取得較好成績;對外貿易又有新發展,貿易逆差大幅減少;行業經濟內生動力、市場活力、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展示出機械工業持續增長的良好態勢。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蔡惟慈在2月15日舉行的2005年機械工業經濟運行情況和2006年展望新聞發布會上作出上述判斷。
外貿出口逆差大幅減少
蔡惟慈認為,外貿出口再創新高,逆差大幅減少無疑是機械行業2005年發展的一大亮點。2005年我國機械產品進出口再創新高,進出口總額達到2228.67億美元,同比增長16.73%;出口保持快速增長,進口增長明顯放緩,逆差迅速減小。2005年我國機械產品進口1184.07億美元,同比增長4.71%,出口1044.60億美元,同比增長34.13%,高于全國外貿出口增幅(28.4%)5.73個百分點,增速連續三年在30%以上的高位運行;機械產品外貿逆差139.47億美元,比上年逆差351.53億美元,減少212.06億美元。
出口商品結構、出口方式和市場分布有所優化。汽車及零部件、發電機、數控機床等逐步成為出口新亮點。汽車出口量首次超過進口量;數控機床和加工中心全年分別出口5306臺和707臺,金額同比分別增長75.30%和138.81%。多數重點出口商品的出口金額增幅高于數量增幅,反映出口產品檔次和附加價值有所增加。出口商品水平升級。
自主創新結出豐碩成果
蔡惟慈說,2005年我國在重大工程技術裝備的自主研制和電動汽車等專項攻關中機械行業又取得了不少重要創新成果,掌握了一批核心技術。由國內自主研制的重點工程急需的、用于世界相同電壓等級中海拔最高項目的交流750千伏成套輸變電設備已成功投產;代表當代先進技術水平的百萬千瓦超超臨界壓力火電機組、100萬千瓦核電機組等的研制取得重要進展;交流100萬伏和直流±80萬伏特高壓輸變電設備的研制已經起步;一批機械工業老基地積極向具有自主開發能力的強勢企業發展。
此外,重大產品產業化進程加快。超臨界機組已實現批量生產,向超超臨界機組的升級也已啟動。2005年全年共生產60萬千瓦超臨界汽輪機33臺;60萬千瓦超臨界鍋爐34臺;目前超超臨界發電機組訂單已有玉環、鄒縣、外高橋、泰州等項目共10多套。透平機械長葉片實現了現代化大批量生產,并進入國際市場。
國產數控機床正在改變長期以來低檔迅速膨脹、中檔進展緩慢、高檔依靠進口的局面,中檔產品產業化進程明顯加快,生產集中度進一步提高;2005年國產數控機床產量近6萬臺,數控系統銷售量超過3萬套。過去受美國禁運的五軸聯動機床已有20多家企業可以制造。一大批中高檔國產數控機床進入了關鍵部門核心制造領域,有力地支持了國民經濟和國防工業的建設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