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06-01-05 17:33 來源:艾訊科技有限公司
2005年整體工業計算機(IPC)產業毛利率大致維持在一定的水平,但IPC產業成長幅度其實已不像前幾年那么大,而這也跟目前IT產業的情形差不多。或許是由于技術上的瓶頸,當沒有新的技術出現時,成長就會受到限制;而越來越多競爭者加入市場也是原因之一。
從2005年IPC廠商營收成長來看,各廠商的差距并不會太大,也都還能保持一定的毛利率;畢竟IPC產業不像一般消費性產品,由于產品生命周期較長,需要長久穩定的服務與保固,產業的特性是以服務與少量多樣的客制化能力為主,基本上不太需要靠殺價來競爭。IPC的產品一般都應用在非商用及特殊領域,而這個產業的客戶相當重視服務與質量,一般產品的出貨量皆依項目而定,客戶比較不會以價格做為衡量標準。
市場上也有人對IPC重新定義為產業計算機,廣泛應用在各個產業,像是辦公室與家庭以外的領域如工廠自動化、軍用、金融、電信等;在這種情況下,客戶通常會要求產品能夠有5年以上的耐用年限及服務,而客戶也相對擁有較高的忠誠度。由于IPC產業的特性是服務及產品客制化導向,必須時常與客戶溝通,并強化服務質量。
IPC的6大市場-工業自動化、醫療、娛樂、交通、軍用、通訊
臺灣的IPC產業蓬勃發展,發展的重點可以分為幾個領域來看,一般來說,最重要的領域是早期IPC鎖定的工業自動化(Industrial Automation),另外比較大的發展領域則是包含醫療設備、醫療計算機的醫療應用市場(Medical),第三個市場為娛樂市場(Entertainment),像是拉斯韋加斯的吃角子老虎機(Slot Machine)或賭博機(Gambling Machine)、游戲機(Gaming Machine)、娛樂機(Amusement Machine)等,其實這方面的領域很大,可以將它歸類為娛樂市場,其它還包括KTV所使用的PC,都可以算是IPC的市場。
另外,IPC廠商可以針對交通市場(Transportation)、軍用市場(Military)提供設計難度較高的產品,早期這2個市場幾乎都是以歐、美廠商居多,臺灣IPC廠商較少,因為交通與軍用市場對溫度、范圍、防震度等有較嚴格的要求。不過目前臺灣廠商也逐漸跨入這個市場,當技術越來越純熟后,廠商努力在溫度、濕度、壓力、震動上做改善,讓產品的質量可以符合交通或軍用市場的需求。
除了這些應用領域外,IPC廠商還有通訊市場可以經營。通訊產品的要求較為復雜,技術成本也較高,目前以VME、Compact PCI及ATCA(先進電信運算架構)標準為主流,所以IPC廠商需要與通訊廠商或電信局合作。事實上,由于產品規格較其它市場嚴苛,目前打入通訊市場的臺灣IPC廠商并不多,但臺灣廠商已不可同日而語,當技術水準越來越高時,應可順利進入通訊市場,與國外大廠一較高下。
IPC讓臺灣產業升級
臺灣應是全球IPC產業密度最高的國家,IPC對于臺灣產業發展的幫助頗大,包括幫工廠做自動化設備、替軍方做飛彈測試系統、為工研院做一些研究設備等。早期臺灣產業使用高單價的計算機來操作廠房設備,而IPC出現后逐漸可取代這些高單價的計算機,并提升臺灣產業的制造力(Productivity),對整個大環境及產業發展是有幫助的。
早期工廠使用的是迷你計算機(Mini Computer)或高價的大型計算機,不過由于PC的功能越來越強,可以做到迷你計算機或大型計算機的應用范圍,因此IPC也逐漸取代傳統的高單價計算機。另一個原因是過去產業不太敢用PC,或是有一些產業僅使用低單價的單芯片來做控制器,不過由于PC價格已越來越便宜,且大部份廠商認為PC的結構在客制化后,可使用在不同的領域里,因此IPC廠商將現有的PC依不同產業需求做客制化設計,一則可取代低單價單芯片做為控制器,再來也可以取代高單價的大型計算機。
少量多樣特性 每年營收成長約20%
由于IPC少量多樣的產品特性,主要是以項目(Project)業務為主,基本上營收方面不太可能像臺灣OEM大廠一樣,接到1個訂單,馬上就有幾千萬或幾億元的營業額,對IPC廠商來說,要做到大型項目的OEM或ODM機會并不是那么大,因此IPC廠商并不會特別強調營收要有多少成長,不過一般來說,廠商每年營收成長的合理范圍約為20%。
事實上,目前PC產業要有大幅度的成長也不是那么容易,能夠有大幅成長的廠商主要都是以一些大財團為主,如手機或NB等OEM大廠都有幾千或幾百億的營業額。但IPC廠的成長主要是靠通路(Channel),就是去經營一些通道,并主打自有品牌,目前IPC廠商的自有品牌比重約高達7成。
臺灣廠商將扮演全球IPC產業要角
全球的IPC產業重心已漸轉移到臺灣廠商身上,臺灣IPC廠商的表現有目共睹,而歐、美廠商則走向ATCA及CompactPCI等高技術市場。不過臺灣廠商也會逐漸跨入高技術市場,只要與PC有關的產業,且應用在非辦公室等一般商用范圍,都將會是臺灣IPC廠商的強項。
換句話說,IPC產業還有很多可以發展的空間,未來仍有諸多應用領域可以深耕,這也就是為何有越來越多廠商跨入此一領域的原因之一。以目前來看,臺灣廠商仍會在未來全球IPC產業發展過程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人物介紹
楊裕德,1959年出生于臺北,輔仁大學電子工程學系畢,曾任研華股份有限公司系統課長,現任艾訊總經理、益網董事長、宇力電子獨立董事。